白居易曬工資

[ 歷史故事 ]

放眼朋友圈,曬詩,曬文;曬美食,曬自拍;曬運動,曬旅遊,幾乎無所不曬。甚至還有人主動將工資曬出來,而且樂此不疲。只不過,這個人不在你我身邊,而是那個遠在大唐,寫下“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白居易。

當初才華橫溢的他,帶著自己的詩稿去長安拜訪顧況,還被顧況打趣了一番。顧況在看到他的詩稿之前,笑著提醒他:長安米貴,白居不易。等他看了白居易的詩稿,又忍不住讚歎道:能寫出這樣的詩句,長安的米價再貴,白居也容易呀。在詩歌處於鼎盛時期的大唐,詩寫得好,既能收穫錢,又能收穫粉絲。還有機會被權貴舉薦為官,進入上升的通道。作為寫詩人士,白居易曬工資的方式採用了他最擅長的方式:作詩。

公元800年,二十八歲的白居易告別家人,獨自到長安闖蕩,參加國考,一舉考中進士,很快就被朝廷授予秘書省校書郎。欣喜之情,溢於言表,志得意滿的他,覺得如果不把這件喜事曬到朋友圈裡共享,就不足以抒發自己當時的興奮和喜悅。於是,揮毫潑墨,賦詩一首:“幸逢太平代,天子好文儒。小才難大用,典校在秘書。三旬兩入省,因得養頑疏。茅屋四五間,一馬二僕伕。俸錢萬六千,月給亦有餘。既無衣食牽,亦少人事拘。遂使少年心,日日常晏如。”

詩中提到的“俸錢萬六千”,正是他一萬六的月工資。工資之外,還分到房子一棟、快馬一匹,僕人馬伕,一應俱全。詩人“日日常晏如”的優越感油然而生。

八年後,白居易的官職升到左拾遺,月薪從一萬六漲到二萬五。正值壯年的老白趕緊寫了一首詩,曬在朋友圈,其中有這麼兩句:“月慚諫紙二百張,歲愧俸錢三十萬”。這兩句詩裡提到的工資,變成了歲俸,也就是說,他的年薪已經達到了三十萬。相當於每月兩萬五,比之前漲了八千。

樂觀的白居易,美滋滋地做了兩年的左拾遺後,升官的好運再次降臨。公元810年,白居易調任為京兆府戶曹參軍。由地方調到京都,負責財政工作。因被提拔為京官,不但地位得到進一步提升,月薪也一路飆升至四五萬。此時的白居易,喜不自禁,欣然提筆,揮筆寫就一首一百五十言的長詩《初除戶曹,喜而言志》發到朋友圈:“詔授戶曹掾,捧詔感君恩。感恩非為己,祿養及吾親……俸錢四五萬,月可奉晨昏。廩祿二百石……”升遷之快,恐怕連老白自己也沒有想到吧。所以這次他不但曬了工資,還連帶著曬了官職。字裡行間,無不洋溢著對朝廷的感恩之情。四五萬的月薪與二百石的米糧,在自己衣食無憂且足夠支撐他供養家人的情況下,每年仍有盈餘儲存起來。一年下來足足有五六十萬的收入,怎不讓他欣喜若狂?

剛高興了三年,命運之神就給了他當頭一棒。也許他連做夢也沒想到,只是為被殺的當朝宰相武元衡說幾句公道話,上書朝廷要求嚴查兇手,就得罪了權貴,由戶曹參軍貶成江州司馬,五年的京官生涯就此畫上句號。

從京都被外放到偏遠之地的白居易,是不是就該消停消停了?畢竟今時不同往日,怎麼說也是被降職遠調了。任誰還不會鬱悶一陣子?可天性樂觀的老白並沒有,對工資照曬不誤:“歲廩數百石,月俸六七萬。官足以庇身,食足以給家。”可見人家老白一點兒不在乎。一邊盡職盡責地工作,一邊養花種草,除了恬然自得地種出一塊“東坡”地,還與老友元稹、老弟白行簡游出一個“三遊洞”。這點與好友劉禹錫有一拼。劉禹錫被貶和州通判,當地的策知縣欺負他是被貶之人,連續給他小鞋穿,半年內被迫搬了三次家。最後只能住進一間小破屋中。劉禹錫非但不與之計較,還在大門外立了一塊石碑,請人刻上自己所寫的《陋室銘》,成為千古名篇,流傳至今。

除了他倆,樂觀的還有北宋的蘇東坡都不大吃的黑豬肉。還自得其樂地作成詩:“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文火慢燉的紅燒肉,就是那個時期獨創的。真是沒有最樂觀,只有更樂觀。

公元829年,老白因病改任太子賓客分司。從地方重新回到京都,再次成為京官,大好,忍不住在朋友圈裡曬道:“優穩四皓官,清崇三品列。伊予再塵忝,內愧非才哲。俸錢七八萬,給受無虛月。分命在東司,又不勞朝謁。”

看到沒,樂觀的老白又升職了,由五品的江州司馬擢升為三品的太子賓客分司。月薪漲到七八萬,後來又被任命為太子少傅司東都,為二品官員,月薪十萬。已過花甲之年的他,以最快的速度,秒曬朋友圈:“承華東署三分務,履道西池七過春。歌酒優遊聊卒歲,園林蕭灑可終身。留侯爵秩誠虛貴,疏受生涯未苦貧。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僱我作閒人。”真是曬薪又曬官,有錢又有閒。

就算退休後領取半俸,也沒能擋住老白曬工資的腳步:“壽及七十五,俸沾五十千。夫妻偕老日,甥侄聚居年。”

愛曬工資的白居易,升官也曬,貶官也曬。細一思量,才發覺其中奧秘:人家老白曬的哪是工資呀,明明就是那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格局和積極樂觀的心態。

俗話說:水往低處流,人往好處想。面對紛繁複雜的世事,能有老白這種寵辱不驚的心態,怎會不快樂不長壽呢?

補充糾錯
上一篇: 夸人是個技術活
下一篇: 鄒忌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