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虛擬世界的李白

[ 歷史故事 ]

我小的時候最喜歡李白的詩。“手中電曳倚天劍,直斬長鯨海水開。”歲數慢慢大了以後,對李白的詩就有點淡了,反而是這個人本身讓我覺得有趣。說起來,從沒有哪個古代詩人像他那樣,鑽進一個童話般的虛擬世界,一待就是一輩子。

奧威爾說過一段話,莎士比亞雖然是了不起的文學天才,但他的思想體系跟一袋子破抹布差不多。而李白全部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都緊緊圍繞著一件事:李白可真是個了不起的人啊!當然,他的世界裡也有其他人,但是這些人的存在都是為了從各個角度、各個側面來證明李白的高人一等。

在李白幻想出的這個虛擬世界裡,他自己幾乎無所不能,既是文學家,又是武術家,更是政治家,甚至還是仙人。而且,只要有機會,他就把這個虛擬世界展現給別人看。不但大家誇獎李白,李白自己也擠進人群誇獎自己寫得好:“我的從弟經常問我,你的心肝是錦繡做的嗎?怎麼能這樣開口成文,揮翰霧散?我聽完哈哈大笑,揚眉當之。”

光是詩寫得好算什麼?李白還要做神仙,“餘昔於江陵,見天台司馬子微,謂餘有仙風道骨,可與神遊八極之表”。神仙都做了,塵世間的事功自然更不在話下。李白要做蘇秦,佩上相印誇耀妻子;還要做魯仲連,替世界解決一個天大的問題後飄然遠去,揮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安史之亂後,他更要做策劃淝水之戰的謝安,“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淨胡沙”。郭沫若寫過一本《李白與杜甫》,專門揚李抑杜,但寫到李白的謝安計劃時,郭老也覺得頗難措辭,只好說:“這種樂觀精神實在太驚人了!”

如果真追問李白有什麼驚人手段能平定叛軍,那當然是沒有的。其實他對安史之亂也沒有定見。在他看來,“頗似楚漢時,反覆無定止”,誰正誰邪,他並不太在意。如果他不幸被安祿山捉了,沒準也會反過來幻想著如何幫安祿山一舉滅掉李唐。王安石對李白這種品性很看不慣,說他“其識汙下”。其實李白的見識並不是汙下,他只是太天真,太沒心沒肺,太把這個世界當成自己的專屬大舞臺。如果外界不配合他的表演,他就會大為不悅。比如他特別厭惡的一個人就是第二任太太劉氏。這位太太無非是不肯配合他的虛榮心,就被他痛罵是“會稽愚婦輕買臣”“彼婦人之猖狂,不如鵲之強強!彼婦人之淫昏,不如鶉之奔奔”。他對朋友的態度也是如此。朋友幫助他,李白從來都認為理所當然。我是一個偉大的天才,你們給我提供幫助難道不是應該的嗎?說不定你們做得還很不夠呢。就像李白旅途中出現了經濟問題,當地朋友們給湊了些錢。拿到錢後,李白寫了首詩:“贈微所費廣,鬥水澆長鯨!”不知道那些朋友看著眼前這個澆不飽的大鯨魚,會不會在心中發出一聲嘆息。

李白當然也有低潮期。他不幸押錯寶,投靠了永王李璘。李璘被長安政府鎮壓後,李白慘遭流放。但即便這件事,也沒能把他從虛擬世界裡拽出來。在流放路上,他就寫詩體回憶錄:“空名適自誤,迫脅上樓船。徒賜五百金,棄之若浮煙。辭官不受賞,翻謫夜郎天……”他替自己幻想出同李璘集團作鬥爭的經歷。沒多久,李白又替中丞宋若思寫了一封向朝廷推薦李白的信,說:“我看李白這個人,懷經濟之才,抗巢由之節,文可以變風俗,學可以究天人,一命不沾,四海稱屈。我建議給李白一個京官乾乾。”依然是那副自信心爆棚的造型。

奇怪的是,李白周圍的人也真的都讓著他,哄著他。就連闖出“附逆”大禍來,也有高官來保他,皇帝來赦免他,“粉絲”來安慰他。杜甫說“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其實哪有此事。李白依舊是走到哪裡,哪裡的官員名流就圍著他盛情招待。從李白的詩集看來,流放之途竟是一路喝將過去。

像李白這樣的人物,肯定會被那些正經人攻訐撕咬。如果是明朝就更不消說了,吹牛還吹不到半酣,就得被髮往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也只有在唐朝,人們態度比較從容,心地沒那麼狹仄,對才華又有一分真心的敬重。李白周圍的人都不去和他計較,因為他們知道,李白的詩是真的好。

就這樣,李白一直活在溫暖的虛擬世界裡。他不知道外面那個世界對他是何等友善;也不知道正因如此,他才能在虛擬世界中活一輩子;更不會知道,這友善其實是何等寶貴,何等難得。

補充糾錯
上一篇: 王羲之寫春聯等
下一篇: 小夥夫的大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