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過了冬至,白晝逐漸變長,天地陽氣開始回升,預示著一個新的輪迴即將開始。在我國古代,民間向來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是萬民同慶的大節日。
從漢代起,以正月為歲首,將正月和冬至分開,冬至由此成為“冬節”“至節”,官府也有一套隆重的祝賀儀式,叫“賀冬”。
怎麼慶賀?先放個長假!唐宋以來,舉國上下都視冬至等同元日,放假過節是必須的。敦煌文獻《鄭餘慶書儀》記載:“元正、冬至日,在已上二大節,準令休假七日,前三後四日。”瞧瞧,在古代冬至可是法定休假日,七日長假!
在中國,無論什麼節日都少不了吃,冬至也不例外。這一天,古人會邀請親朋好友聚會宴飲,品著自家釀的酒,吃著皮薄餡足的純手工餛飩,與友人開懷暢飲,傾吐心聲。敦煌文獻《冬至相迎書》中就記載:“長至初啟,三冬正中,嘉節膺期,聊堪展思。竟無珍異,祗待明公,空酒餛飩,幸垂訪及。”
冬至之時,漂泊在外的人都要回家過冬節,和家人相聚,共享人間團圓。眾人一團忙碌,製作美食,歡度佳節。在萬物蕭瑟的深冬,和親朋好友圍坐在帷帳裡,宴飲起舞,一盤熱氣騰騰的水餃下肚,一杯濃郁香醇的溫酒入喉,便瞬間元氣充盈,彷彿溫暖了整個漫長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