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偏不倚方為貴

[ 歷史故事 ]

宋朝征討北漢,並在太原城外大敗當時還在北漢政權效力的楊業。因此,党進得以躋身宋初名將之列。

當時,軍隊中的一些級別比較高的將領喜歡把自己手下部隊的兵力情況寫在隨身攜帶的木棍上,如果皇帝來視察工作問到了相關問題,就能答出來。党進見同事們都這麼幹,於是自己也效仿,讓人幫他把自己手下的兵力和訓練情況全部寫到了木棍上。

沒過多久,趙匡胤來視察,看見党進也隨身掛著一根木棍,心中便很是好奇:這個不識字的党進也會做筆記不成?趙匡胤就問党進:“你手下管理了多少兵士啊?”

党進一聽到自己被點了名,心中甚是慌張,瞄了瞄木棍,壓根不知道上面寫了些啥,直冒冷汗。他最後靈機一動,把自己的這根小木棍舉起來雙手遞給趙匡胤說:“皇上想知道的都在這個上面。”趙匡胤一看就樂了,心想:這個党進倒是個實誠人,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會弄虛作假。加上黨進帶兵的能力的確很強,趙匡胤就對他越來越器重了。

然而,党進的實誠或許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有一陣子,趙匡胤讓党進執行巡察京城的任務,就是負責京城裡的治安管理工作。當時,京城裡流行養巨型犬、老鷹等禽獸作為寵物,寵物主常到集市上買肉餵養它們。

党進在巡察的時候發現了這一狀況,他感到非常焦慮和心痛,認為這些人太糟蹋食物了。他對這種行為進行了嚴厲打擊,見到有人買肉去餵養禽獸,就直接把這些禽獸全部沒收放生,還以極其嚴厲的口吻對那些飼養人員進行批評教育:“花錢買的肉不回家做好吃的孝敬父母長輩,卻拿去餵養禽獸,這真是暴殄天物啊!”

有一天,一個人在街上牽著一隻幼鷹招搖過市,並在肉攤上買肉喂鷹。党進見了立馬走上前去訓斥道:“你難道不知道我不允許人們飼養禽獸嗎?還不把這隻老鷹給放了。”

這時候,這人將党進拉到一邊低聲地說:“黨將軍的人,現在是在幫晉王遛鷹啊!”

党進一聽就慌了,這晉王不是別人,正是趙匡胤的弟弟,後來的宋太宗趙光義。党進趕緊環顧了一下四周,低聲囑咐這個遛鷹的人:“這晉王的鷹可不是一般的鷹,你一定要好好養護呀,多買些肉餵飽它,別讓它掉一根毛。”

党進的變臉速度之快令在場的人都猝不及防,很快這件事兒就傳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党進打擊飼養禽獸的事也就淪為了當時的笑柄。

同樣是北宋時期的包拯,其為人便剛強堅毅得多。

話說包拯在開封府時,許多權貴和世家望族利用手裡的權勢為非作歹,未經批准私自建造園林別墅,甚至侵佔了當時京城的漕運河道惠民河,導致河道堵塞不通。後來趕上京城發大水,包拯便將那些園林和別墅建築一口氣全部拆掉了。

那些權貴們聽說了之後氣急敗壞,就拿著地券找上門來要包拯對此事負責。但實際上,那些建築都是違建,包拯檢驗之後發現裡面有許多都是弄虛作假的材料,於是直接上奏皇帝對這些人進行了彈劾。

一時之間,京城那些飛揚跋扈的權貴們都不敢吱聲了。有包拯在開封府為官,當時京城裡的權貴們都大為收斂,包青天的美譽也流傳開來。

為人做事,貴在能夠不偏不倚,才能夠服眾。包拯為官能夠把握事情分寸,對人能夠一視同仁、不分厚薄,最終為人們所歌頌。党進也是個能夠分辨是非的人,但卻畏懼權貴,待人做事無法做到不偏不倚,導致厚此薄彼,他畏懼權貴的事最終也就成了人們口中的笑話了。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