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叔獻巧用古城

[ 歷史故事 ]

侯叔獻是宋朝名臣,北宋期間著名的水利專家。宋神宗熙寧年間擔任權都水監丞(掌管水利方面的官職)的侯叔獻徵發當地民工,在睢陽(今河南商丘)縣境內掘開汴河河堤,引用汴河中的大量泥沙淤灌田地。

誰料這一年施工期間,突然天降暴雨,引發汴河洪汛,汴河水突然暴漲,洪水從掘開的河堤缺口洶湧而出,頓時堤防崩潰,那狂吼的大水,雄威巨響,若雷奔走,眼見著睢陽縣就要成為一片汪洋。

侯叔獻面對此事也是心急如焚,但是他急而不亂,心中依然有自己的謀劃。他望著神情嚴峻的民工們,大聲說:“鄉親們,現在硬堵已是沒用了,只有把缺口開得更大一些進行洩洪。”民工們一聽他的話,都怒吼大罵:“你這狗官昏官,暴雨這麼大卻還要挖缺口洩洪,這不是要我們大家的命嗎?”“不!請聽我說。”侯叔獻說,“只有想辦法在其他處洩洪,減緩兇猛湍急的水勢,才有可能修復堤防,堵住決口!”

接著侯叔獻向大家解釋:在離睢陽幾十裡上游的汴河河邊,有一座廢棄的古城,裡面已經無人居住,房屋也都早已毀壞,但那座古城幾尺厚、幾丈高的城牆卻還是基本完好,挖開一個大缺口,就可以利用廢棄古城來臨時洩洪儲水正合適。

侯叔獻一聲令下,帶領幾百民工火速奔向上游那座古城邊,連夜掘開了河堤,把水引到了古城裡。第二天,汴河下游的水量大大減少,侯叔獻馬上帶領民工加班加點堵塞住了睢陽縣汴河河堤上的缺口。當廢棄古城裡的水儲滿,又往汴河裡流的時候,原先塌陷的堤壩已經及時修復,百姓的生命財產保住了,農田也免遭淹沒。

看到這個情景,民工們紛紛豎起大拇指,為侯叔獻在洪水洶湧的緊急關頭所表現出來的隨機應變的智慧所折服。

補充糾錯
上一篇: 消失的貴族
下一篇: 唐僧的奢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