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武為何被扣19年

[ 歷史故事 ]

蘇武牧羊的故事令古今各代的中國人感動,蘇武不屈的英雄形象也起著對後來很多封建王朝對待北狄蠻族的垂範作用——對單于和酋長們“以禮諭之”“以節斥之”,這樣的大漢使者們雖然不一定能夠完成外交使命,但在聲名上總會有加分,至少可以達到立言的效果。

《漢書》裡,大漢的使節蘇武、張勝、常惠都是好人,而匈奴一邊都是惡棍和姦賊。這是後人在讀《蘇武傳》時很容易產生的感情效果。《漢書》的編纂者班固,也正是帶著這個目的對有關蘇武、匈奴的史料加以處理的。

而事實上,蘇武到匈奴出使時,正值漢匈戰爭最激烈的第一階段剛剛結束。新即位的匈奴單于想用緩兵之計改善與漢朝的關係,爭取時間鞏固內部,所以就主動提出雙方互相釋放扣押在己處的外交使節。當時,漢武帝很痛快地答應了。為什麼呢?這裡邊就有玄機。而且,這個派蘇武出使的時機,從後來的結果看,是非常險惡的,也是蘇武被扣押在匈奴長達19年的最根本原因。

因為,漢武帝當時正在策劃一次對於匈奴的攻擊,而且是規模空前的一次攻擊,目的就是要把匈奴徹底消滅。

而這次攻擊的大背景,則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持續最久的戰爭——漢匈百年戰爭。

匈奴是漠北一個非常古老的民族。在中原的春秋戰國時代,匈奴還沒有成大氣候,與中原國家也沒有大的交手記錄。那時,北方的晉(後來是趙)、燕等國,主要對手是山戎;西方的秦國,面對的西戎也呈一盤散沙的狀態。

秦朝統一天下後,著力擴張,四面出擊,其中,對北面用兵最狠。秦始皇派蒙恬帶精兵30萬,攜帶當時最先進的複合兵器——弩機,把匈奴的部落驅趕出了其世代棲息的河套——鄂爾多斯一帶,並在那裡設郡築城鎮守。

失去了水草肥美的家園,匈奴人只好在大草原裡漂泊流浪。但到後來,匈奴出現了輕騎兵大軍團戰術,這種戰術的精髓,就是人(智慧)、馬(速度)、弓箭(遠端殺傷)合一,呈現出強大的機動性和殺傷力。

靠著這一當時世上最強的戰術,匈奴的大英雄冒頓單于統一了北方所有的騎射民族,並組建了多達30萬的人、馬、箭主力兵團。

憑藉此,匈奴迅速重新佔據了河套故地,並伸出“右臂”,降服了西域各國,將當時佔據河西走廊的月氏人趕到中亞養駱駝去了;又伸出“左臂”,消滅東胡,一直打到興安嶺以南。

然後,匈奴雙臂合攏,準備擁抱中原,卻發現新興的漢朝十分難纏。

漢初,因為打楚漢戰爭而民窮財盡,所以,高、呂、文、景四朝,都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用美色和奢侈品滿足匈奴上層,延緩戰端,同時,在國內不斷積極備戰。匈奴多次犯邊擄掠,漢軍都只是嚴防要塞、堅壁清野而已。

經過幾十年的經營,到武帝時,漢朝國力大增,軍隊實力也得到迅猛發展。更為重要的是,名將衛青、霍去病在漢武帝的授意下,連續對匈奴發動了不計成本和傷亡的攻擊。衛青奪取河套鄂爾多斯,霍去病佔據河西走廊,打通了通往西域的大門。而且,從霍去病開始,漢軍對匈奴境內的人口採取了犁庭掃穴式的攻擊,也就是開始了對非戰鬥人員的滅絕式殺掠。匈奴沒有辦法在漠南立足,只好全部避往漠北,等待時機反撲。

而漢武帝這邊幾次派兵到漠北,結果連匈奴的人影都沒見到。於是,漢武帝開始使用外交手段,企圖以派使節交涉的方式,偵察匈奴的虛實,蒐集北方的氣候與地理情報。到蘇武出使前夜,武帝已經掌握了匈奴的虛實和位置,準備動手了。

補充糾錯
上一篇: 看孔子如何管人
下一篇: 趙武靈王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