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的伊茲梅爾城壁壘森嚴,城牆堅固,壕溝環繞,被譽為多瑙河最堅固的堡壘。
從1790年10月到11月,俄軍連續發動了數次進攻,均告失敗。駐守伊茲梅爾要塞的土軍共有3.5萬人,裝備有300門火炮。而俄軍的攻城兵力為3.1萬名步騎兵、600門火炮和200餘艘小型艦艇。
俄軍統帥部因此走馬燈似的換了好幾名將軍。後來,蘇沃洛夫將軍臨危受命,制訂了一個膽大包天的計劃:用10天的時間,一次性攻佔伊茲梅爾。計劃一出,整個俄軍指揮部大為震撼。
蘇沃洛夫告訴所有的俄軍將領和士兵:如果我們採用的進攻戰術不對,即使再用兩個月也拿不下伊茲梅爾;如果戰術得當,只用一次就可以拿下伊茲梅爾。
經過8天的準備後,蘇沃洛夫給伊茲梅爾城衛戍司令送去一封勸降信,告訴他:如果24小時後還不投降,俄軍就會發動進攻,他就只有死路一條。
伊城守將艾多斯·穆罕默德對此不以為然,他在回信中傲慢地說道:天可以塌陷,多瑙河水可以倒流,但伊茲梅爾決不會投降。
可是,一天後,在蘇沃洛夫的部署下,俄軍就佔領了固若金湯的伊茲梅爾。土耳其軍隊全軍覆沒,僅有一名士兵逃出城堡,遊過多瑙河,將伊茲梅爾失陷的訊息帶給了土耳其蘇丹,這名士兵最後卻被惱羞成怒的蘇丹下令斬首。
其實,俄軍取勝的關鍵就在於蘇沃洛夫在戰爭開始前的內部軍事會議,會議上確定了絕對保證第一次就攻下的指導方針。
當時,俄軍攻擊部隊大部分是騎兵,並不適合攻城作戰。土耳其軍隊不僅數量上佔優勢,而且有堅固的堡壘。對俄軍來說,要攻下這座堡壘是相當艱難的。但是蘇沃洛夫有一套獨特的做事哲學和方法。
首先,他立即著手組織俄軍進行強攻訓練。在訓練中,力圖使每個軍人都明瞭自己如何行動。在預備隊的指揮上,實行了集中指揮和各縱隊指揮官獨立指揮相結合的方式。
他仿照伊茲梅爾堡的樣子,在城堡附近的布斯羅克鎮建造了一個跟伊茲梅爾幾乎一模一樣的土圍,每天晚上讓士兵一批接一批練習攻城動作,並下令在短時間內就製造出填塞壕溝的用具以及攀登城牆用的梯子。蘇沃洛夫白天則帶領士兵練習白刃戰。他鼓勵士兵說:訓練多流汗,戰時少流血。
同時,為了迷惑土耳其軍隊,俄軍表面上看起來仍在進行著長期圍困準備。
蘇沃洛夫將指揮部設在伊茲梅爾附近的特魯巴耶夫高地,並在這裡完成了與攻城有關的各項準備工作。他對作戰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都做了周密細緻的安排,併為官兵制定了專門的作戰手冊。其內容包括攻城作戰及城內作戰規則。
蘇沃洛夫的作戰計劃是:把地面部隊編成三個集團,從東、西、南三個方向同時發起猛攻。主攻方向指向防禦較薄弱的南面,蘇沃洛夫在該方向上集中了三分之二的兵力和四分之三的火炮。
經過8天的準備,一切就緒。蘇沃洛夫召開了一次戰前軍事動員大會,在會上他立下誓言:俄國軍隊已經兩度攻到伊茲梅爾城下,但又兩度退卻。現在我們第三次來到這裡,絕不能無功而返,我決心奪取這個堡壘,倘若不成功便死在堡壘之下。
到會的官兵皆熱烈響應,全軍士氣大振,俄軍最終大獲全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