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的神奇創業團隊

[ 歷史故事 ]

在明太祖朱元璋之前,中國曆代皇帝奇蹟”——漢高祖劉邦常被人吐槽的,就是其無比草根的“創業團隊”。

劉邦的“創業團隊”有多草根?以東漢學者王符的話說就是:“高祖所以共取天下者,繒肆、狗屠也;驪山之徒,鉅野之盜,皆為名將。”特別是那幾位最早跟劉邦“創業”的團隊成員,樊噲“以屠狗為事”,夏侯嬰“為沛廄司御”,灌嬰“販繒者也”,周勃“以織薄曲為生,常以吹簫給喪事”。就算“層次”稍高一點的蕭何,也不過是縣衙的刀筆吏……可是,待到劉邦扯旗造反,開始逐鹿中原的大業後,當年這群“狐朋狗友”,卻一個個“華麗轉身”,不但在戰爭年代屢建奇功,更成了西漢開國後的棟樑。

據《史記》統計,漢初劉邦冊封的功臣裡,八成以上出身於社會才怪。但事實是,這事兒哪能這麼隨隨便便成功。

劉邦的“狐朋狗友”,這些秦朝“和平年代”裡的草根,為何突然就有了“治國平天下”的本事?首先一個原因,是劉邦識人的能力強。

別看劉邦沒素質,卻很有眼光。對這些年輕時就相交的“狐朋狗友”,他不但知根知底,更清楚他們幾斤幾兩。

比如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彌留之際,面對一團亂麻的身後事,他還能有條不紊地佈置:蕭何之後,曹參可以接替他為丞相;曹參之後,王陵也能勝任,但王陵“少憨”,必須得有陳平輔佐。陳平夠聰明,但難以獨當一面。“重厚少文”的周勃才最重要,因為“安劉氏者必勃也”。

這一番點評,對比接下來的歷史,簡直句句是神預言。正是這近乎神預言的知人能力,讓劉邦能夠把這些“狐朋狗友”準確放到合適的位置上,在面對關鍵決策時,更不會受“狐朋狗友”的誤導。

比如當謀士陳平來投奔時,周勃、灌嬰等,當時都給陳平打了差評。劉邦卻透過自己的判斷,認定陳平是他需要的人才,不但大膽留用,更是放手讓陳平辦事。批給陳平“活動經費”後,劉邦也是“恣所為,不問其出入”。也就是你大膽辦事,用多少錢看著辦,賬都不用報。

更關鍵的是,也正是這強大的識人能力,讓劉邦能夠明白,包括“狐朋狗友”在內的團隊成員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於是,當各位功臣為封賞問題爭論不休時,劉邦先封了自己最厭惡的雍齒,一下子就叫大家放心了。他的團隊成員,既包括樊噲、周勃等早年的“狐朋狗友”,也有韓信、陳平、酈食其等“外來人才”。但不管什麼出身,什麼階層,在楚漢爭霸等關鍵時刻,這些人都能在劉邦的高超手腕下,形成合力——這合力勝過了很多“天縱英才”。

雖說如此,這些“狐朋狗友”的弱點也很明顯。可劉邦成功有另一個關鍵因素:不管每個人有什麼缺點,整個團隊的戰略決策始終高對手一籌。

就以慘烈的楚漢戰爭來說,儘管劉邦本人昏著兒不少,敗仗更多。在項羽的驍勇兵馬面前,他多次一敗塗地,但其戰略能力,始終領先一籌:被項羽困在漢中蜀地時,以“暗度陳倉”的妙筆,快速拿下關中平原;楚漢中原碰撞時,整個團隊更是依託關中平原根據地和強大的後勤保障,一面與項羽正面對峙,一面以迂迴戰略剪除項羽的羽翼,最終把曾經百戰百勝的西楚霸王項羽,活活逼死在烏江邊上。

在這場較量中,儘管項羽的麾下名將雲集,軍隊戰鬥力強勁,整個大戰略格局,卻處處受制。劉邦團隊的成員,不是有什麼奇思妙想,而只是做好本分,以最大的合力,執行戰略。

這也是為什麼勝利後的劉邦會把蕭何、韓信、張良這三位列出來大談特談。因為,比起各位“狐朋狗友”,正是這三人的存在,令劉邦團隊確立了強大的戰略優勢,讓大家沿著這條戰略道路猛衝。

最後一個重要原因是,作為團隊的掌舵人,善識人的劉邦也有著強大的糾錯能力。

中國曆代農民起義裡,最讓後世讀史者看不下去的,就是手裡抓著一把好牌,卻犯下各種愚蠢錯誤,比如李自成在佔領北京的41天裡,上演了種種令人匪夷所思的鬧劇。

但當團隊面對的局面發生變化,戰略方向需要調整時,錯誤也就難免。類似的昏著兒,劉邦也不止一次地犯過:第一次打進咸陽後,就開始縱酒享樂;後來拿下彭城,又開始歌舞昇平,然後就被項羽一個突襲,差點連老本都賠光……但不同的是,劉邦糾錯的速度十分快:咸陽“放飛”後,他立刻“約法三章”,成功搶回民心。彭城慘敗後,他又迅速建立滎陽防線,以最快的速度穩住了戰線。最經典的,當屬“白登之圍”。在此之前,劉邦不聽謀士婁敬的苦勸,一怒之下衝進匈奴人的埋伏圈,差點把十萬大軍搭在白登山上,可憐的婁敬也被劉邦發配流放。

而劉邦死裡逃生後,第一件事就是請回婁敬,賜他高官厚祿,命他放手謀劃和親,為殘破的漢朝換來了休養生息的寶貴時間。

劉邦如此“打臉式”的糾錯,看似丟了面子,卻讓整個團隊在險灘中一次次躲過暗礁。這強大的糾錯能力,也叫諸多“狐朋狗友”能夠被放在合適的位置上,繼續發揮合力。

所以綜合說來,並非劉邦命好,遇到了一群有才的“狐朋狗友”,而是一個懂得高效糾錯,確立正確戰略方向,且能形成合力的團隊,成就了事業的輝煌。這或許才是楚漢歷史留給後世重要的啟示。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