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任前先識魚

[ 歷史故事 ]

2400多年前,孔子的得意門生宓子賤被任命為魯國單父宰。赴任之前,他特地來到鄉野,拜訪了在此隱居的陽晝,向其請教理政良策。

陽晝說:“你真抬舉我了,我一鄉野村夫,既沒從過政,也沒治過民,哪有什麼良策?”

宓子賤說:“話雖如此,但我知道您學識淵博,不會讓我白來一趟。”

陽晝說:“你的誠心讓我感動,我雖無從政經歷,但釣魚還是有些經驗的,不妨說與你聽聽。”接著,他講起了釣魚的經歷。他說:“我經常在我們這邊的河裡釣魚,我每次將魚鉤安好魚餌甩到河水裡之後,最先迫不及待咬鉤的是一種叫陽橋的魚。這種魚肉薄且柴,味道不佳,人們很不喜歡吃。而同一條河裡的另一種魚就不同了,它在水裡游來游去,好像要咬鉤,但似乎又不在意魚餌。這種魚叫魴魚,個大肉厚,味道鮮美,深得人們喜愛。”

陽晝講到這裡停住了,宓子賤若有所思地說:“您講得太好了,我聽明白了,多謝您的指教,我一定銘記在心。”宓子賤辭別陽晝,趕往單父上任去了。

單父不少訊息靈通的人士騎著高頭大馬,乘坐華麗的馬車,趕來迎接宓子賤。宓子賤見狀,急忙催促自己的車伕說:“趕緊走,避開他們。”

來到單父,宓子賤依然不待見那些阿諛逢迎他的人,而對那些不顯山露水的人他卻主動接近他們,虛心向他們請教,並委以重任。

有人不理解,就問宓子賤:“巴結您的人您避而遠之,不巴結您的人卻得到您的重用,這是何故?”宓子賤說:“巴結人的人一定沒什麼真本事,他們就是陽晝所說的‘陽橋魚’;而那些不巴結人的人不趨炎附勢,往往有才幹,能幹事,是有真才實學的人才,他們就是陽晝所說的‘魴魚’。”

三年後,單父政通人和,百姓安居樂業,宓子賤的理政之道大見成效。這與宓子賤的用人之道密切相關,他會用人的關鍵在識人。識人有時候並不難,能從兩種魚身上得到啟發就夠了,難就難在你究竟喜歡什麼樣的魚。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