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守使賀龍在湘北辦教育

[ 歷史故事 ]

1925年4月,29歲的賀龍擢升中將師長,就任澧州鎮守使,駐“炊煙萬戶,商賈雲蒸”的津市。

賀龍20來歲帶兵,曾對親屬、津市大商金慕儒說自己只認識極少的字。由於自己讀書,心裡非常痛苦。所以他希望年輕人都要學習文化,不當睜眼瞎,擺脫受欺侮的處境。於是極力扶持所辦“九澧平民工廠(今津市新華工廠)”辦學,同時整頓九澧女師,又倡導興辦半日學校,使許多窮人家的孩子有了上學讀書的機會。

鼓勵實行半工半讀

據史料記載,1925年4月,澧州鎮守使賀龍騎著一匹烏騅馬,從澧州來津市。剛進街口就碰上了一群拖兒帶女的貧民,遂下馬詢問情由,方知是九澧貧民工廠失業的工人。津市九澧貧民工廠原是各縣人士發起創辦的救濟性工廠,內設紡織、印染、針織、縫紉等車間。後來因執事人員貪汙瀆職,工廠岌岌可危。賀龍非常同情,便召集各界人士在津市商會開會,整頓九澧貧民工廠,他將貧民工廠的“貧”改為平等的“平”。同時成立工廠維持會,指派津市警備司令方振玉和津市士紳胡毓楨負責,並動員澧水流域各縣捐光洋40000塊(自己認捐4000塊)。

有一天,賀龍到九澧平民工廠視察,走進車間,看到許多工人正是讀書的年齡,便對陪同他的九澧平民工廠廠長聶佐泉說:“生產搞起來了,娃娃們有了飯吃,這是好事!但他們年紀還小,不能光做工,還要讀書嘛!”賀龍沉思片刻又說,“能不能搞個半工半讀?讀半天書,做半天工?既學了手藝,又學了文化!培養咱們自己的技師!”

於是,工廠按照賀龍的建議,辦起了夜讀班。把學徒按年齡、性別分成幾個班,聘請廠內8名技師兼文化教員。工人白天做工,晚上讀書,一律免費。賀龍經常勉勵他們,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發奮學習。一些目不識丁的孩子,經過幾年的業餘學習,提高很快,有的還當上了工廠的技師。

整頓九澧女師

在原澧縣城內新街口巷,有一所九澧女子師範學校,為各縣集資所辦,目的是為各縣培訓初級小學師資,有女生200多人,聞名省內外。當時,唐榮陽任澧州鎮守使,不過唐篤信相術命理,周旋於趙恆惕和譚延闓之間,遂心灰意冷,怠忽政務,情疏治軍。再加上橫徵暴斂,老百姓深受壓榨,學校最後被迫停辦。

1924年秋,賀龍率部由貴州回常德,順從民意,採納了王育瑛“取而代之”的建議,率部由常德進攻澧州,並事先策動唐部田子云、易正洪兩團倒戈,內外夾擊。唐見大勢已去,不戰而逃。於是,賀龍取代了唐榮陽的澧州鎮守使之職。所以,賀龍常笑著對人說:“為了除暴安良,我這個官是自封的。”事後,湖南省長趙恆惕派代表談判,正式委任賀龍為澧州鎮守使兼第一師師長。

賀龍擊敗唐榮陽後,立即整頓九澧女師:派黃慶珍擔任校長,自己任名譽校長;制定校紀校規,以保證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和女生的安全;對騷擾女生的流氓,課以重罰。

經過整頓,九澧女師校風煥然一新,學生們踴躍返校讀書。賀龍也忙裡偷閒,與師生們舉行座談,開演講會,鼓勵學生安心學習,奮發向上。在賀龍的關心和支援下,女師為津(市)澧(州)地區培養了大量合格的教師。

倡辦小補半日學堂

賀龍駐紮在澧州時,每次來津市就住在津市鉅商鎮大煤油公司經理張思泉家。有一次由張思泉與吉大祥綢緞莊老闆王芝九陪同到萬壽宮參觀小補慈善堂,得知慈善堂平日為一般貧苦市民施藥送診、贈送寒衣和發放年米等事,當即對張、王等人說:“你們會弄錢,還會用錢。這個慈善堂做得不夠,何不再辦個半日學堂,讓貧苦的娃兒也有上學的機會,半天讀書,半天做活。”

嗣後,張、王等人在萬壽宮辦起了一所小補慈善堂半日小學,學生一律免費入學,一些失學的窮苦人家的孩子也歡歡喜喜上學了。這就是前後辦了20多年、享譽津澧的“小補半日學堂”(解放後併入豫章學校——今津市二完小)。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