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安仁縣羊腦鄉(今金紫仙鎮)位於安仁、茶陵、炎陵(原酃縣)三縣交界處,這裡山高林密,路陡溝峻。土地革命時期,湘南赤色游擊隊第二大隊長期在此開展革命活動。這支游擊隊的負責人叫陳梅連,他1900年出生於茶陵縣湖口鎮塘頭村,1929年4月參加湘南遊擊隊,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任茶(陵)、永(興)、安(仁)、酃(縣)邊區區委書記。他個子雖然瘦小,但會武功,且身手敏捷,奔跑起來追得上野犬,故在當地有“穿山豹”之稱。
湘南赤色游擊隊第二大隊剛成立時,才七八個人,一條半槍(兩條槍中有一條是壞的),其餘的都是鳥銃、梭鏢、馬刀之類。陳梅連想:要跟敵人鬥,不能赤手空拳,得有自己的武裝,而隊員們手中無槍無彈,如何對付荷槍實彈的敵人呢?必須設法弄到槍支,儘快把隊伍裝備起來!
一個星月無光的夜晚,陳梅連獨自一人帶上一把殺豬刀,悄悄摸到浣溪(茶陵縣浣溪鎮)墟場旁邊的“挨戶團”崗哨邊,趁哨兵不注意,一躍而上,一刀捅死站崗哨兵,繳獲一支槍。爾後,他戴上哨兵的帽子,站在哨兵位置上,裝成放哨的樣子,待另一個換崗的哨兵接近時,又一刀捅過去,哨兵還來不及反應,便命歸西天。就這樣,陳梅連憑著一把殺豬刀,硬是消滅了兩個敵人,繳獲了兩支長槍。
游擊隊先是在酃縣山區活動。一次遭到當地“挨戶團”的伏擊,原游擊隊長犧牲,陳梅連便臨危受命擔任了隊長。為了儲存有生力量,他帶領大家轉移到了毗鄰的安仁縣羊腦鄉福星村。
羊腦鄉雖然地處大山深處,但反動勢力同樣猖獗,盤踞在鄉公所(羊腦鄉中洞村路口)內的“挨戶團”以剿匪為名,燒殺搶劫,無惡不作,給老百姓帶來痛苦,也使游擊隊的活動受到鉗制。
“幹掉它,既可奪取槍支彈藥,武裝自己,又可發動群眾,鼓舞鬥志。”陳梅連和游擊隊員們商議後,果斷作出了決定。但這支“挨戶團”有20來人,且全副武裝,而游擊隊缺槍少彈,裝備太差,力量懸殊,因此要想成功端掉“挨戶團”,只能智取。
這天早晨6點鐘,“挨戶團”的團丁們按照慣例到操場出操,操練完畢,便把槍架到操場一邊,爾後嘻嘻哈哈地散開了。
這時,一陣歡快的嗩吶聲在鄉公所門外響起,原來是一支娶親的隊伍路過。“挨戶團”的這幫傢伙自然不肯放過這個撈油水的機會,便蜂擁而上,叫嚷要新郎留下買路錢。
身披紅綢花帶的新郎雙手作揖向團丁們賠笑道:“今天是小的大喜之日,借光路過,望各位老總高抬貴手。”說到這裡,他從身上掏出10塊銀圓,說:“一點小意思,權當給老總們喝酒。”言罷,手一揚,將銀圓拋向團丁。銀圓落在地上,發出“叮叮噹噹”清脆悅耳的響聲。見錢眼開的團丁們頓時你推我擠,在地上哄搶著,亂成一團。
而此時的新郎一行卻並沒有趁機跑路,只見新郎打了一個手勢,幾個送親的夥計敏捷地衝上操場,把團丁們架在一旁的槍支全部收繳,新郎和另外幾個夥計則迅速開啟花轎門,從裡面端出一支長槍和幾把大刀,把徒手的團丁們包圍起來。
新郎端著槍,橫眉冷對,大聲喊道:“不許動,舉起手來!我們是紅軍游擊隊!”正忙著在地上搶銀圓的團丁起初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以為是沒搶到銀圓的同伴在搞惡作劇,但當他們抬頭瞥見端槍持刀圍住自己的是新郎和他的隨從時,這才驚出一身冷汗,方知中計。幾個膽大的猛然想起自己的槍,但待他們回過頭一看,槍支已不翼而飛。無奈,他們只好乖乖束手就擒。
突然,一發子彈挨著新郎的右頰“嗖”地飛過。他定睛一看,只見一個長著一雙三角眼的傢伙,在向自己瞄準。這傢伙就是作惡多端的鄉公所所長,也是“挨戶團”的頭目。新郎怒不可遏,揮舞手中的長槍“呼”地朝對方砸過去,並飛起一腳,踢掉了他手裡的駁殼槍。“三角眼”踉蹌著倒退幾步,痛苦地捂著胸脯,指著新郎問:“你是哪個?”“我就是游擊隊隊長陳梅連!”“三角眼”聞言,頓時像洩了氣的皮球,一屁股坐在地上。
不費一槍一彈,無人員傷亡,就成功打掉了鄉公所“挨戶團”,繳獲了20條槍,這大大地鼓舞了游擊隊員們的鬥志。當天正好是趕墟日,陳梅連和隊員們趁熱打鐵在墟場開了一個宣判大會,當眾處決了包括“三角眼”在內的5個反動透頂的“挨戶團”成員,其他“挨戶團”成員經教育後釋放。陳隊長還不失時機地宣講了井岡山和湘贛邊界蓬勃發展的革命形勢。剷除了“三角眼”一夥,當地老百姓無不拍手稱快,僅幾天時間,游擊隊就發展到50多人。
陳梅連嫉惡如仇,智勇雙全,率領游擊隊與敵人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敵人自然視他為眼中釘,肉中刺,曾懸賞1000銀圓買他的項上人頭。1937年2月,他在一次遭遇戰中不幸負傷被俘,敵人將他剖腹取肝,砍頭示眾。陳梅連壯烈犧牲,時年3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