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3月初,珍寶島之戰後,中蘇關係降至冰點。周恩來於3月22日召集外交部負責人商議對策,最後決定:我們方面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好珍寶島衝突擴大的準備,同時,我們也要同意和蘇聯方面溝通。
3月22日深夜23時45分,中國外交部負責人約見蘇聯駐華臨時代辦,向其遞交了前述內容的備忘錄。這份備忘錄拒絕了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關於透過電話與毛澤東、周恩來直接交談的建議,但還是留下了雙方溝通的餘地,要求蘇聯方面透過外交途徑正式向中國政府提出交涉。
在核戰爭千鈞一髮之時
中國外交部的答覆,在蘇聯高層引起了激烈爭論。在那個時候,蘇聯高層在如何對待中國問題上,一直存在不同意見。柯西金的意見一度佔上風,蘇聯方面於7月26日透過外交渠道秘密與中國政府聯絡,提出希望周恩來能夠與柯西金直接會談。但當時中國最高決策層不清楚蘇共中央這一提議的真實意圖,沒有作出反應。中國政府沒有反應,使蘇共中央政治局中強硬派又佔了上風。他們認定,中國這是不願意緩和的表現,必須對中國採取進一步強硬措施。8月13日,蘇聯軍隊300多人在兩架直升機和數十輛裝甲車的掩護下,在新疆裕民縣鐵列克提地區向在中國境內正常巡邏的30名中國邊防巡邏戰士發起突然襲擊。我邊防巡邏戰士雖然進行了頑強反擊,但蘇軍佔絕對優勢又預先有所準備,打了4個小時,中國30名巡邏戰士全部犧牲。中國政府反應強烈,從上到下都有一種蘇聯會對中國發動大規模侵略戰爭的判斷,也抓緊了備戰行動。此時,中蘇雙方高度對抗,戰爭一觸即發。
在蘇聯高層中,有人就在此時開始實際醞釀對中國進行核打擊。他們中的代表人物是蘇聯國防部長格列奇科元帥、部長助理崔可夫元帥,這些人主張:要“一勞永逸地消除中國威脅”,準備動用在遠東地區的中程彈道導彈,攜帶當量幾百萬噸級的核彈頭,對中國的軍事政治等重要目標實施“外科手術式核打擊”。對於格列奇科和崔可夫的主張,蘇共中央政治局再次發生爭議,有人主張慎重行事。由此,蘇共中央政治局內達成妥協,決定先向東歐一些國家徵詢意見,也要試探一下美國的態度。
東歐許多國家對蘇聯這一設想明確表示了反對意見。蘇聯試探美國態度時,美方認為,西方國家的最大威脅來自蘇聯,一個強大中國的存在符合西方的戰略利益。蘇聯對中國的核打擊,必然會招致中國的全面報復。到那時,核汙染會直接威脅駐亞洲25萬美軍的安全。最可怕的是,一旦開了打核戰爭的頭,人類將面臨災難。尼克松總統認為中國利益同美國利益密切相關,美國不會坐視不管。如果中國遭到核打擊,美國將認為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開始,美國將首先參戰。
中國高層很快便了解了蘇共中央政治局高層中有對中國採取核打擊的計劃。毛澤東即讓周恩來拿出應對措施。周恩來經過反覆慎重考慮,向毛澤東提出了一些對策性建議,被毛澤東採納。當時中國方面採取的對策主要是:第一,中國政府發表一項措辭強硬的政府宣告。第二,中國要進行一次核試驗,表現出中國反擊核戰爭的決心和能力。9月23日和29日,中國先後進行了當量為2萬-2.5萬噸的地下原子彈裂變爆炸和轟炸機空投的當量約300萬噸的氫彈熱核爆炸。這兩次核試驗對蘇聯方面是一個強烈震懾。第三,中國立即進入戰備狀態,做好打大仗、打核戰爭的準備。第四,與美國方面聯絡,擬恢復中美兩國間中斷多年的大使級會談。第五,與蘇聯接壤的地區進入緊急戰備狀態。
後來的事態發展證明:這一系列應對措施,對蘇共中央政治局中的強硬派有一種強大震懾作用,對於制止蘇聯冒險家對中國打核戰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