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和阿拉伯帝國的那場決戰

[ 歷史故事 ]

751年7至8月,大唐正值玄宗時期,發生了歷史上唯一一次與阿拉伯帝國的正面交鋒──中亞怛羅斯之戰。怛羅斯位於今天烏茲別克境內,是大唐時期安西都護府所屬地。這是一場我們在歷史上曾不大重視,但又改變了世界歷史的戰爭。而這場戰爭,要從西域說起。

在唐朝,也是現代土耳其人的祖先。他們能征善戰,尤擅長冶鐵和製造兵器。突厥曾分裂成東西兩部,大唐統一後打敗了東突厥,逐步向西突厥逼近。為此,大唐依次平定了吐谷渾、高昌、焉耆和龜茲,這些地區原臣服於西突厥,如今已歸順大唐。657年,唐大將蘇定方平定了西突厥,西域完全成為大唐的附屬。大唐在西域設立了安西都護府,並設立安西四鎮。名將高仙芝戰勝吐蕃後,做了這四鎮的節度使,是西域的最高長官。

而另一面,在6世紀,穆罕默德創立了伊斯蘭教,逐步統一了阿拉伯半島,建立起強大的阿拉伯帝國。阿拉伯帝國先後經歷了正統四大哈里發時代,伍麥葉王朝、阿拔斯王朝等,並滅亡了波斯薩珊王朝,已經與唐王朝為鄰。

就在高仙芝統領西域時,西域有個小國叫石國。高仙芝“心血來潮”,一下子滅掉了石國,其中有錯綜複雜的西域關係和高仙芝的戰略思考,也要提及另兩個西域小國:突騎施、拔汗那。突騎施是西突厥的一個部落,分為黑姓和黃姓兩大派。黑姓親唐,黃姓叛亂,大唐滅掉了黃姓。拔汗那是與大唐關係極好的一個西域國家,唐玄宗曾將其改名為寧遠國,賜其國王姓竇,還將公主許配給國王和親。這是大唐在西域唯一的親眷國家。

而這個不開眼的石國,既和被滅掉的黃姓突騎施關係極好,還攻打拔汗那國,使得拔汗那國向大唐求救。這正好給了高仙芝滅掉它的機會,以減少阿拉伯帝國的黨羽。石國在大唐面前不堪一擊。750年,高仙芝生擒石國國王和突騎施的黃姓可汗,但這也為怛羅斯之戰埋下伏筆──他大肆殺掉投降的石國人,並將石國劫掠一空。這是他犯的第一個錯誤,更大的錯誤是,石國的王子逃掉了。

石國的王子到西域各國遊說,哭訴列數高仙芝和大唐的野蠻,高仙芝的名聲在西域跌到了谷底。最後,王子來到了阿拉伯帝國境內,求助於阿拔斯王朝的呼羅珊總督艾布·穆斯林。艾布·穆斯林原是波斯農民起義出身,驕傲跋扈,戰鬥力和號召力極強,是阿拔斯王朝的建立者之一。呼羅珊位於伊朗東部,是很大一片領土,由他來做此總督,可見其為阿拉伯之重臣。他發出精銳兵馬數萬,並聯合周邊眾國,湊足了十幾萬人,開赴大唐邊疆。一場千年大戰,在他與高仙芝之間展開。

而高仙芝,這時正在長安交差,並沉浸於勝利的喜悅中。

751年,高仙芝得知戰報後分析時局,制定了詳細的戰爭計劃並奏明唐玄宗,帶領副將李嗣業與段秀實,從長安帶領三萬精銳唐軍出發,遠赴西域作戰。

在軍事上,唐軍已有弩箭手、弓箭手、騎兵、步兵等多支軍種配合。唐代先是府兵制,後來改為募兵制,士兵被招募來作戰,騎兵要自帶馬匹,若馬匹在戰爭中傷亡則國家給換一匹賠付。而唐朝的馬並不優秀,騎兵並不夠精銳。因此打仗時,當敵人由遠而近,首先由弩箭發射,再近是使用弓箭,以步兵為主力,騎兵為輔佐。步兵使用陌刀。陌刀為長杆長刀身,且是雙面有刃,由雙手刀發展而來,殺傷力極強。在這多兵種組合下,唐軍靠步兵集結成強大的陣法作戰。

在阿拉伯帝國一面,他們有優良的阿拉伯馬和鋒利的大馬士革刀,繼承了東羅馬帝國和波斯的戰法,作戰靈活機動。此等軍力,大唐為攻方,阿拉伯為守方,則後患多矣。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