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愛好是否得到了周圍人的支援?如果沒有人支援你,甚至還有人批評你,你還會不會堅持下去?200多年前,一位名叫王貞儀的女子或許是一個榜樣。
不愛針線愛追星
中國古代,女子結婚前要待在閨房裡,學做針線活,不像我們今天能在學校學習文化,但王貞儀卻酷愛“追星”。她經常獨自觀察星空,記錄星星的運動,還常常在房中用油燈、圓桌和鏡子偷偷地進行實驗。
她還是鄰居的“天氣預報員”,經常用天文知識幫助鄰居準確預測天氣。
在勤奮的鑽研下,王貞儀寫出了《月食解》一書,這是世界上第一本完整解釋月食成因的書,其解釋和現代天文學完全一致;她還推匯出了金星、木星、火星、水星和土星的旋轉方向。
不合群的女瘋子
在中國古代,天文學屬於宮廷不能隨意研究。王貞儀不僅不務正業,二十多歲了不結婚(清朝中極其另類,被稱為“愛出風頭的女瘋子”。
但是,她不僅不在乎,還堅持表達自己的科學觀點。例如當時宮廷中流行煉仙丹幫助長壽,她大膽指出這些丹藥並沒有延年益壽的功效;又如,當時的學者一直在為中西方的學問爭吵,她則主張中西結合、取長補短;她還覺得學問不分性別,男女都可以研究……
學霸的煩惱
當時的天文知識只在宮廷內部流傳,有關算術的書籍也十分難懂,更沒有老師可以求教,王貞儀幾乎全靠自學,這讓她的學習過程十分艱難。而網路發達、書籍繁多、培訓眾多的今天與之相比,簡直是知識的天堂。為方便更多人學習,她致力於將一些深奧的書籍寫成通俗易懂的科普版本。
外國科學界眼中的明星
王貞儀在29歲時因病去世,留下的著作並不多,但她在科學上的貢獻和堅持仍然深受科學界的肯定,她入選了世界最權威的科學學術期刊“為科學發展奠定基礎的女性科學家”,在美國暢銷書中被評為改變世界的女科學家之一,被錄入美國數學教授出版的《數學的力量:數學的反叛女性》一書,以她為描繪物件的插畫深受年輕人的喜愛。
月食現象是地球在太陽和月球中間,擋住了原本可以照射到月球上的太陽光,不發光的月球沒有太陽光的照耀,在地球上就只能看到不完整的月亮。
日食現象是月球轉到了太陽和地球中間,當三者的位置正好在一條直線上時,月球就會擋住部分太陽光,而月球的影子正好落在地球上,陰影部分的人就看不到完整的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