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勇下“敵手棋”

[ 歷史故事 ]

據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記載:天寶三年,李白到了武漢的黃鶴樓上,面對浩渺的長江和江岸上下如畫的風景,詩興大發,正欲提筆寫詩,突然讀到了塔壁上面的有一首崔顥的詩《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

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他反覆吟讀此詩,連連稱讚“好詩、好詩。”而自己雖然詩思奔湧,但終超不過崔顥詩的意境。於是只好感嘆作罷:

一拳捶倒黃鶴樓,

一腳踢翻鸚鵡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顥題詩在上頭。

據悉,後有好事之人據此在黃鶴樓東側,修建了一座李白“擱筆亭”。現在,黃鶴樓的公園內有崔顥的題詩壁,對面即是李白擱筆亭。宋代計有功《唐詩紀事》卷二十一上載,李白提筆擱筆的故事也由此而來。這些文獻同時還記載著,李白當時雖然沒有寫詩就離開了黃鶴樓,但他口服心不服,一直暗暗跟崔顥較著勁,一定要寫一首詩和崔顥比試比試。據說在唐肅宗上元元年,李白遇赦後故地重遊,想到了崔顥的《黃鶴樓》。他於是俯瞰江北,模仿崔詩揮筆寫了一首《鸚鵡洲》:

鸚鵡來過吳江水,

江上洲傳鸚鵡名。

鸚鵡西飛隴山去,

芳洲之樹何青青。

煙開蘭葉香風暖,

岸夾桃花錦浪生。

遷客此時徒極目,

長洲孤月向誰明。

崔詩“黃鶴樓”,前三句連寫三個“黃鶴”,第四句後三字為“空悠悠”;李詩“鸚鵡洲”,連用三個“鸚鵡”,第四句後三字為“何青青”。雖然都是一唱三疊,三疊一嘆。但畢竟不難看出是後詩依傍前詩,“鸚鵡”效仿“黃鶴”,和崔顥的詩基本如出一轍, 因此後來不僅沒有引起多大的影響,甚至世人鮮有耳聞。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