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犟騾子”左宗棠

[ 歷史故事 ]

在“晚清四大名臣”中,左宗棠是一個異類。

曾國藩會做人,朋友、弟子滿天下;李鴻章會做官,用圓滑的手腕在朝野打太極;張之洞學問大,“中體西用”風靡一時;而左宗棠的外號是“左騾子”。從外號就可以看出,此人屬於性格剛烈、執拗的一類人。

1852年,太平天國圍攻長沙,湖南巡撫張亮基派人去請左宗棠出山。自此,41歲的左宗棠開始了輝煌的後半生。

左宗棠當時的工作相當於幕僚,但張亮基心大,他把巡撫的活兒全部推給了左宗棠,自己當甩手掌櫃。左宗棠也沒推辭,如此大任,捨我其誰?他“晝夜調軍食,治文書”,讓太平軍三個月都進不了長沙城,最終掉頭北上,撲向武漢、南京。自此,左宗棠一戰成名。

兩年後,張亮基離開湖南,他又成了新巡撫駱秉章的幕僚。在當時,巡撫可以換,但左宗棠換不了。所以就有了那句著名的評價: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在之後的六年中,他輔佐駱秉章“內清四境”“外援五省”,以幕僚之身行巡撫之任,大家還心服口服。

在“晚清四大名臣”中,左宗棠和曾國藩、李鴻章的關係都不是太好。但曾國藩的修養很好,能容人。

1860年,太平軍攻破江南大營,浙江財賦之地徹底暴露在太平軍的刀鋒下。這時,必須有人能獨當一面,帶兵收復浙江。此時的曾國藩正在向南京進攻,無暇他顧,於是就放手讓左宗棠組建“楚軍”,並在第二年舉薦他為浙江巡撫,南下收復浙江。

49歲的左宗棠,抓住了人生中最大的機遇。短短四年時間,他率軍橫掃浙江,官職從四品閒官,一路升為閩浙總督,封爵二等恪靖伯,後又晉封為二等恪靖侯。

對歐美列強來說,19世紀的中國是一塊讓人垂涎的肥肉。

19世紀70年代,沙俄武裝強佔伊犁,並且扶植阿古柏政權盤踞新疆喀什等地。正當清政府準備派左宗棠帶兵入疆之際,東南地區又傳來了壞訊息——日本入侵臺灣。在這種局勢下,朝廷內部又爆發“海防”“塞防”之爭。

李鴻章主張重點防禦海疆,防止英、法、美、日等國從大海而來,擾亂大清的財賦重地。而左宗棠則主張“海塞並重”,因為西邊有強大的俄國和從印度而來的英國。

平心而論,二人堅持的立場都有道理,大清國的土地一塊都不能少。但是李鴻章主張放棄新疆:“我們的國土太大,新疆不要了。”

此時的新疆壓根兒不在大清手中,而是被俄國支援的叛軍阿古柏佔據,並且已經得到了英、俄的外交承認。這就把“鋼鐵硬漢”左宗棠惹火了,1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說不要就不要了?敢情不是你李中堂家的地,你就一點兒都不著急是吧?

於是左宗棠給朝廷寫了一封萬言書,大意是:“天山南北兩路糧產豐富,牛羊遍野;煤、鐵、金、銀、玉石藏量極為豐富。所謂千里荒漠,實為聚寶盆。因此,東則海防,西則塞防,二者並重。”

幸好,軍機大臣文祥和慈禧太后支援左宗棠收復新疆。於是,64歲的陝甘總督左宗棠再一次披掛上陣。

當時的新疆,早已被阿古柏割據,建立起“洪福汗國”。1868年,英國贈送了大批軍火給“洪福汗國”,維多利亞女王還寫了親筆信,向阿古柏致以親切的問候。1872年,俄國也與“洪福汗國”簽訂了條約。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