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馬斯·愛迪生是我們熟悉的天才發明家,他曾獲得過1000多項發明專利,包括電燈泡、攝影機和留聲機等許多現在常用的電器。但在愛迪生進行發明創造的同時,許多聰明人也在進行著自己的研發,為了維護自己“發明大王”的稱號,愛迪生用了一些“非常”手段。
買來的燈泡專利
第一個製出電燈泡的人並不是愛迪生。早在1801年,英國化學家漢弗萊·戴維就製成了世界上第一盞燈泡。他用2000節電池和兩根炭棒做了一種弧光燈,這種燈的亮度極強,適合安裝在街道或廣場,但是耗能產熱過多,不能在家庭中使用。1854年,移民美國的德國鐘錶匠亨利·戈貝爾用一根放在真空玻璃瓶裡的碳化竹絲,製成了首個可以家用的電燈,它能持續照明400個小時。
1860年,英國人約瑟夫·斯旺也製成了碳絲電燈,但他未能獲得使碳絲保持長時間工作的良好真空環境。直到1878年,英國的真空技術發展到了合乎需要的程度,他才發明了真空下用碳絲通電的燈泡,並且獲得英國專利。但斯旺沒想到的是,沒過多久他就陷入了一場關於燈泡發明專利的糾紛。
1874年,加拿大的兩名電氣技師在斯旺之前申請到了“真空”電燈的專利,他們在玻璃泡裡充入氮氣,製造“真空”環境,然後通電使其中的碳杆發光。但這項專利很快被賣給了愛迪生,因為他們沒有足夠財力繼續完善這項發明。愛迪生拿到燈泡的專利後,並沒有就此滿足,他為了改良燈絲,做了上千次實驗,試驗了1600多種材料,連筆記都寫了兩百多本。終於在1880年製造出了能夠持續發亮1200個小時的碳絲白熾燈。
愛迪生做出的是當時最好的電燈泡。但是,根據前文我們知道,在愛迪生之前已經有許多人在研究燈泡了。因此當愛迪生拿著自己的燈泡跑去申請專利時,美國專利局判愛迪生的碳絲白熾燈發明落於人後,專利無效。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極有商業頭腦的愛迪生透過商業手腕和官司訴訟先後從戈貝爾的遺孀和斯旺等人手中將電燈的專利買了下來,成為最終的燈泡“發明者”。
搶佔攝影機專利
在愛迪生的“簡歷”中,攝影機算是濃墨重彩的一筆。我們現在能看到豐富多彩的電影都依賴於這項發明,但攝影機真是愛迪生首創嗎?
電影史學家認為,法國發明家路易斯·普林斯才是第一個用自制攝影機拍攝了電影的人。普林斯從小就與攝影結緣,他在父親朋友的一家照相館裡長大,在那裡學習了許多攝影相關的知識。長大後他開始不滿足於僅拍攝靜態的照片,他想讓照片“動”起來。
攝影師穆布里奇曾透過連拍12張奔跑的馬兒照片來展現馬跑動的場景。受此啟發,普林斯想到了第一個拍攝動圖的點子,他製作了一個有16個鏡頭的照相機。其原理與現在手機上的連拍功能類似,能透過連續拍攝相片使圖片上的人看上去好像“動”了起來。他的這個相機還獲得了一項美國的攝像機專利。
由於這款“攝像機”的鏡頭位置不在一條水平線上,拍攝出的動圖中的人物地拍攝出了一段影片《郎德海花園場景》。
1890年9月,普林斯準備帶著他的電影攝像機和放映機前往美國,在紐約舉辦公開展示。然而就在他前往美國的途中,普林斯從他乘坐的火車中神秘地失蹤了,連同裝著電影裝置和資料的行李。他的家人和警察沿途進行了嚴密的搜查,始終沒有找到任何線索。
1891年,也就是普林斯失蹤的幾個月後,愛迪生的“活動電影放映機”獲得了發明專利,他成為攝影機的發明者。當然,當時並沒有人懷疑愛迪生與普林斯失蹤之間有什麼聯絡,時過境遷,普林斯的失蹤成了歷史懸案。
之後,為了獨佔電影的發明權,愛迪生聘請了許多律師起訴其他拍電影的人,只有愛迪生公司旗下的工作室才有權拍攝影片而不被起訴。為了不被起訴,很多電影拍攝公司跑到很遠的美國西海岸的洛杉磯去拍電影。慢慢地,美國洛杉磯形成了一個電影聚集地,那就是現在的好萊塢。從某種程度上說,愛迪生也算好萊塢的“發明家”了。
模仿的留聲機專利
有一個故事這樣描述愛迪生髮明留聲機的靈感:有一次他在試驗電話機傳聲器的時候,發現模板隨著聲音不斷地振動。他想測一下模板振動的幅度有多大,於是找來了一根短針,把一頭插在模板上,另一頭用手指輕輕按著,然後對著模板大聲講話。隨著聲音的高低、強弱變化,短針振動的頻率和幅度也在變化,這種變化透過短針的顫動被愛迪生感應到了。愛迪生突然有了一個新奇的想法,既然聲音的振動可以轉化為指標的顫動,為什麼不能讓指標的顫動轉化為聲音呢?
1877年,愛迪生製出了一臺由大圓筒、曲柄、受話機和膜板組成的機器。他將一張錫箔,卷在刻有螺旋槽紋的金屬圓筒上,讓針的一頭輕擦著錫箔轉動,另一頭和受話機連線。當人們對著受話機說話並搖動曲柄時,機器就會記錄下聲音的紋路並按著聲波放出相同的聲音。就這樣,世界上第一臺留聲機誕生了。
但人們不知道的是,相似的故事早在20年前就發生了。
1854年,法國一家科普書籍出版社的編輯斯科特·馬丁維爾就產生了這樣的想法,他想如果攝影可以使用模仿眼睛的鏡頭來捕捉短暫的影象,那麼耳朵的複製品難道不可以記錄人們說的話嗎?1857年,馬丁維爾製出了最早的原始錄音機。他找來一個小號,在其中央貼上了一塊薄膜,並在薄膜上栓了一根公豬的鬃毛,這根鬃毛能在覆有菸灰的玻璃板上塗寫。然後,當玻璃板以每秒一米的速度在一個凹槽中水平滑動時,一個人在小號的開口附近講話,導致膜片振動,鬃毛就會在玻璃板上畫出紋路,這就是他剛才說出的話語的聲波。愛迪生正是受到馬丁維爾的啟發想出了留聲機的製造原理,但他從來沒有告訴人們這一點。
愛迪生雖然是發明大王,但並不是聖人,他的發明背後也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