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商人呂不韋的成與敗

[ 歷史故事 ]

呂不韋瞄上了一個人,一個擁有政治身份的人。子楚,是秦國太子安國君的兒子,當時的秦國處在秦昭王的時代。秦太子安國君有二十多個兒子,子楚位在中間,最不重要。他的母親夏姬也不得寵,太子最寵愛的是正夫人華陽夫人,可惜華陽夫人卻沒有兒子。子楚作為人質生活,也嚴重影響了中國的歷史。

呂不韋想透過幫助子楚進軍政界,但他是如何盤算的,《史記》卻沒有記載,反而是《戰國策》記錄了他的思想過程。呂不韋開始構思利用子楚的身份,有一天回家跟父親商量,他問:“耕田的利潤有幾倍?”父親回答“十倍。”“朱玉的利潤是幾倍?”答曰:“百倍。”又問:“確立國君的利潤是幾倍?”父親回答“無數。”看呂不韋父親的回答,可以肯定,呂不韋的經商才幹是有家傳的。商人看中的還是利益的最大化,經營政治遠比經商利潤率更高。子楚在商人呂不韋的眼中,正是奇貨可居。

呂不韋開始行動,他確實擁有極高的行動力。他先找到子楚,說:“我能擴大你的事業。”子楚不信,說:“你還是先擴大自己的事業吧。”呂不韋說:“我的事業要在你事業擴大之後才能擴大。”呂不韋和盤托出自己的計劃,要讓子楚成為秦國王位的繼承人。子楚當然願意改變人生境遇,他欣喜地同意了,說道:“如果成功,你我共同分享秦國。”秦國值多少黃金,怎樣的經商能夠贏得半個國家?政治的誘惑力的巨大秘密正在這裡。呂不韋送五百金給子楚,讓他生活富裕,廣結賓客,擴大影響。自己呢,分兵合擊,攜帶重金,奔赴關中秦國。

呂不韋是透過什麼渠道說服了華陽夫人的?呂不韋一副替華陽夫人打算的樣子,說:大王如此愛你,可你卻沒有子嗣,容貌總會衰老,而色衰愛弛就不可避免。這當然深深打動了華陽夫人,這就是夫人長期以來的心病啊。那怎麼辦呢?有一個上佳人選,他很愛戴夫人,在各國極具影響力,那就是子楚啊。如果夫人把他收養為自己的兒子,再推薦給太子成為繼承人,那麼夫人的恩寵就終身不絕了。華陽夫人立刻開竅了。政治合謀,看來就是結成利益集團,緊密團結以獲得更大利益。於是,子楚成了華陽夫人的兒子,先有了一方玉刻的印璽為證,接著就是大筆的金錢源源不斷地從關中運來。而呂不韋正式成為子楚的師傅。

秦昭王五十年(前257),秦國進攻邯鄲,子楚與呂不韋逃脫歸秦。子楚的夫人和孩子,在趙國也隱藏得很好。此時的子楚再不是當年那種無人關心的樣子了,秦國的進攻,應該提前讓子楚獲知情報,所以早就安排停當。呂不韋的計劃,有條不紊地繼續前進。六年以後,秦昭王去世,安國君即王位,他就是秦孝文王,子楚於是順利成為太子。為了獲得秦國的好感,趙國特地把太子的夫人和孩子送還秦國。一年之後的公元前249年,孝文王去世。這位短命的秦王,如同有人安排一樣,天生就是給子楚當臺階的,當子楚一切準備就緒的時候,他就非常乖巧地離開了人世。子楚即位,他就是秦莊襄王。莊襄王以呂不韋為丞相,封文信侯,獲封洛陽十萬戶。呂不韋初識子楚於邯鄲,是在秦昭王四十二年(前265),經過十六年的堅持,終於獲得最後的成功。

呂不韋政治計劃的成功,證明政治如同商品一樣,確實有規律可循,可以投資可以經營。當然,政治也會有風險,經商同樣有風險,凡是投資皆如此。最重要的,是回報是否豐厚。對此,呂不韋同父親商議的時候已經明白,政治投資成功,回報不計其數。商人的呂不韋,自從投資子楚,開始當子楚的師傅,如今成為秦國的丞相,一位小商人成功嬗變為大政治家。

呂不韋的才能是多方面的,確實當得起政治家的稱號,如果當初他沒有如此這般的選擇,中國歷史少了一位出色的政治家,確實很可惜。呂不韋當政的秦國,秦國的統一事業繼續發展,對外戰爭不斷取得勝利,中國在向統一的目標靠近。呂不韋把政治當作商業來經營,取得巨大成功。但是,政治的風險遠超經濟,他最初一定沒有預料到。看呂不韋小心翼翼地保持與太后的距離,說明呂不韋在政治上是謹慎的。他家雖然門客眾多,但沒有惹出什麼禍端。可見呂不韋也不是不懂得政治的險惡。

最大的危險來自國王嬴政。隨著國王年紀的增長,權力的意識也在覺醒,此時的呂不韋已經獨掌相印多年,他成了國王權力發展道路上的一個理所當然的障礙。在條件具備的時候,同樣的要素會發生成敗轉化。呂不韋與秦始皇矛盾總爆發的時候,實在太過突然,導致他完全無法預防,只能被動接受。

此事,追究下去,畢竟也與呂不韋有關。呂不韋給太后介紹的那位情人嫪毐,長期以來一直以宦官的身份侍奉太后,他們甚至生下了兩個兒子,嫪毐也被封為長信侯。事情最後敗露。秦始皇的憤怒是可以想象的。嫪毐垂死掙扎,發兵造反,很快被鎮壓。事情也牽連到相國呂不韋。轉年,呂不韋從相國崗位上離職,回到自己的封地河南。

呂不韋經營秦國時間很長,政治人脈未斷,他雖然離開了政治中心,但來請教他的人依然絡繹不絕。呂不韋缺少寂寞感,也許感到安慰。但是,這被秦王看作是威脅,如果呂不韋發動一場政變,秦王是否有取勝的把握?他自我判斷沒有。於是他給呂不韋寫了一封信,連提兩個問題:“你對秦國有什麼功勞?竟然成為封君,享受十萬戶。”“你跟秦國有什麼親緣?竟然號稱仲父。”秦王發出命令:把呂不韋及其親屬,一律遷徙到蜀地。或許,這不是最後一道命令,誰也不知道在前往蜀地的道路上,已經給呂不韋準備了怎樣的結局。權力背後的陰險,呂不韋完全熟知,然而如今他卻不能確知自己的未來。

面對這樣的窘境,呂不韋仰頭喝下毒酒。

臨死之前,呂不韋怎樣總結自己的一生?一個成功的商人,成功經營政治,是政治的成功,讓他達到人生的巔峰,享受到成功商人所享受不到的榮耀、權力和地位。還是政治,讓他感到無限的恐怖,最後不得不毅然了斷自己的生命。

補充糾錯
上一篇: 毛澤東評王勃
下一篇: 魯迅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