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候,有一人異想天開,想出了一條“開元通寶”的生財妙計。
此人某甲,在起案之初,模仿古制,一口氣鑄造了數千枚開元通寶。這些假錢與真品全無二致,只有一點不同──某甲故意讓假錢的“元”字短去一鉤。
鑄得假錢之後,他將一部分假錢運到陝西西安,混在真錢裡低價出售。沒過幾日,這缺鉤開元通寶便悄無聲息地流傳到了市面上,無人覺察其異。
然後某甲奔赴西安,西裝革履,自稱上海某洋行親任代表,所到之處租用豪車,用度奢華,動輒包下茶館,打賞名伶,住頂級套房,總之是虛張聲勢,派頭十足。不過數日,當地人都知道從上海來了一位與洋人稱兄道弟的豪商,心中無不凜然,存了敬畏之心。
氣勢做足,某甲便在當地登報,四處貼出告示,說這次攜帶大筆資金,專為蒐集開元通寶而來,高價求購。告示上又特別說明,他要收的開元通寶,不是普通的,而是錯錢。此一版錢在鑄造之時,因為工匠操作不當,模具被銅液衝開,導致元字缺鉤,鑄成錯錢。
告示一出,當地人全都坐不住了,各自回家,去查自己家有無這種錯錢,還有人在市面上四處打聽,意圖收購。結果不少人一查,發現前一段時間買的古錢,居然還真是缺鉤的開元通寶,大喜過望,歡天喜地送到某甲所住旅店。某甲照單全付,出錢十分慷慨。有人問為什麼專要這種錢呢?某甲支支吾吾,只說收藏之用,不肯道出實情。
他的這種態度,立刻讓當地人起了疑心。錯錢珍貴不假,但開元通寶的錯版,再貴也貴不到哪裡去。他花這麼大價錢收購,絕不是收藏古董的手筆,一定別有圖謀。
於是便有有心人設宴款待某甲,故做親近,待酒酣耳熱之時,讓美妓設法套問。某甲故意說漏嘴,說德國有一位大發明家,無意中在缺鉤古錢裡化驗到一種特別金屬,最適合鑄炮之用,可惜現在已經找不到這種物質,萬般無奈,只得委託在華的德國洋行到處高價收購。他在洋行裡偶爾聽到德國經理談及此事,覺得大有賺頭,所以先行一步來收購。然後某甲又感慨自己本小力微,收購不多,利潤不大,如果能有人斥巨資大量購入,再賣到德國去,那所得利益只怕是車載斗量。
某甲又說此係商業秘密請保密切切,聽者自然也是滿口應允。自古凡是“絕不可說與旁人聽”的秘密,從來都是傳得最快。某甲這一番用心,一傳十,十傳百,成了全城皆知的秘密。
天下之事,最怕一個“利”字。既然知道德國洋行有這種商機,人人都是心旌動搖,不再把缺鉤開元通寶賣給某甲,而是四處收購,囤貨居奇。更有人到處借貸或集資,以期收穫巨利。大家都打瞭如意算盤,何必賣給豪商,直接給德國人豈不是獲利更豐?於是某甲的旅店前門庭冷落,再無人來獻寶。
某甲見時機成熟,偷偷將剩餘假錢在市面一氣丟擲,只是價格比從前要貴上數倍。收購者已經被巨利誘惑衝暈頭腦,不顧一切,只管大量購入,有多少就吃下多少,甚至不問真假。假錢數日便告罄,某甲賺了個盆滿缽滿。
假錢全部出手以後,某甲宣稱手裡資金已然用光,不得已先回上海籌資,臨走前還留下告示和少許定金,讓旅店繼續代為收購,好讓人不會覺察。
一直等到數十日後,某甲一去再無音訊。那些囤積巨量假錢的人坐不住了,決定不管某甲,帶著那些假錢千辛萬苦到了上海。他們到德國洋行一打聽,真相大白,如天崩地裂。再去報案,某甲早就不知所蹤。
此局說來簡單,受害者卻眾多,究其原因,無非貪字當頭。時至今日,某甲偽造手法日新,這其中的心理學道理卻始終不變,可發一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