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小學語文和歷史的畫像。這些古人距離我們非常遙遠,但受當時條件所限,有的不可能留下畫像,即便留下畫像,也很難流傳到今天,所以我們課本中的古人畫像都是後人畫的。你有沒有想過,後人如何給古人畫像呢?
唐代大畫家、書法家、中書令閻立本有“丹青神化”“冠絕古今”的美譽,他流傳下來的畫作有一幀《歷代帝王時代、個人品行業績,加上想象創作出來的。
細心的同學會發現,語文和歷史課本中的很多古人都長得大同小異,就跟雙胞胎似的。其實,這些畫像也是大有來頭,它們一般來自明朝一對父子之手:王圻、王思義。這對父子耗費幾十年編了一部書——《三才圖會》,書裡包括了天文、地理、人物(古人稱“天”“地”“人”為“三才”),所以取名“三才”。
故宮南燻殿中儲藏有五百八十多幀古代名人畫師所作,宋代以前的畫像多是宋人摹繪唐人所作。語文、歷史課本中的不少影象也是從這裡採摘而來。
1952年,莫斯科大學致函周恩來總理,稱準備在學校大禮堂張貼一批世界各國科學家的拼貼像,希望中方提供相關素材。這個任務交給了當時中科院院長郭沫若,郭沫若立馬報了李時珍和祖沖之兩個人的名字。但問題來了:這兩人在南燻殿和《三才圖會》裡都沒有畫像,怎麼辦?
周總理大筆一揮:“找蔣兆和!”
蔣兆和是誰?蔣兆和原名萬綏,為了養家餬口,蔣兆和畫人像、畫廣告,做商業美術設計和服裝設計,並自學素描、油畫和雕塑等西洋技法。在徐悲鴻的教導下,他集中國傳統水墨技法與西方造型手段於一體,成為中國現代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是徐悲鴻寫實主義繪畫體系的重要人物。他的代表作《流民圖》為現代中國水墨人物畫在世界藝壇上確立了光榮的地位,所以他被稱為“20世紀中國現代水墨人物畫的一代宗師”。
可是,蔣兆和沒有見過李時珍和祖沖之長什麼樣,他該如何畫呢?他翻遍了歷史資料,關於李時珍長相的描述,也只是找到了隻言片語,如“晬然貌也,癯然身也”“幼多羸疾,質成鈍椎”。這些話用白話文說出來就是李時珍很瘦,而且體質很弱,個子不高大。這也太抽象了,怎麼畫?他絞盡腦汁,靈機一動,想起了蕭龍友。蕭龍友是一名老中醫,是京城四大名醫之一。蔣兆和就讓他當起了模特,後來就有了課本上李時珍的畫像,而祖沖之的畫像則是以我國著名氣象學家竺可楨為模特畫出來的。
兩幀畫像取得了空前成功、劉徽、張衡、張仲景、僧一行、孫思邈、郭守敬、李白、杜甫、蘇東坡、李清照……
2012年3月,適逢詩聖杜甫誕辰1300週年之際,高中語文課本必修中的杜甫成為“網紅”。課本中正在仰天沉思的杜甫被加了幾筆塗鴉,變成了各種各樣的形象:端著狙擊槍凝視遠方的,開著坦克向前衝的,戴著墨鏡騎電動車出門的,騎著腳踏車去買菜的,吃上洋快餐的……但是,沒有幾個人知道,課本中的這幅杜甫畫像是蔣兆和以自己為模特畫出來的。
杜甫45度仰望天空,憂鬱的眼神,懷才不遇的心思,被蔣兆和刻畫得非常到位。他用傳統的線描,再搭配西方繪畫技術,讓杜甫那孤寂與傲骨的氣質活靈活現地出現在我們的課本上。
蔣先生以深厚的藝術素養完成的這批畫像幾乎成為“官方標準像”。自此以後,所有的李時珍都戴著四方巾,所有的祖沖之都露著大腦門,所有的僧一行都仰望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