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兵圍南京城

[ 歷史故事 ]

鄭成功達素、固山額真索洪等人率領一萬多八旗兵從北京南下支援,但遠水解不了近渴,南京的守軍還得靠自己。

對鄭軍而言形勢是一片大好,鄭成功手下的得力干將甘輝建議趁清軍新敗,士氣低落之際,從陸路日夜兼程直取南京,正所謂兵貴神速。

然而,鄭成功並沒有採納他的意見,而是決定走水路,一直到7月7日才來到南京觀音門外,讓眼巴巴等著他來會師的蒼水先生——張煌言大為失望,氣得他就差指著鄭成功鼻子罵了。

不過,選擇陸路還是水路其實不是最重要的原因,因為鄭軍耽擱了好幾天在戰後安置和攻打南京的謀劃上,直到7月4日才從鎮江出發,如果立刻動身,無論走陸路還是走水路,四五天內必能到達南京城下。然而磨磨蹭蹭的鄭軍卻足足用了十多天,清軍抓住了這幾天寶貴的時間將城外靠近城牆的房屋燒燬,掃清了視野和射界,儲備糧食物資,做好了守城的準備,攻取南京城的第一個戰機就這樣錯過了。

7月10日,鄭軍自儀鳳門登岸,在獅子山紮下83座營盤,展開對南京的圍攻。第二天,鄭軍截獲到清廷提督管效忠的塘報,鐵人軍在他筆下簡直就是人形高大,“海師二十餘萬,戰船千餘艘,俱渾身是鐵,箭射不透,刀斬不入”,看罷塘報鄭成功大喜,看來清軍已經喪膽,攻下南京指日可待。

城內清軍的情況確實十分危急,雖然南京城牆高大厚實,城防十分堅固,但是守軍的兵力實在是太少了。從順治二年開始,清廷額定的駐防八旗兵只有2000人,加上綠營兵也不過只有10000—15000人而已,要防守如此廣闊的城牆是遠遠不夠的。鄭軍只需透過幾次試探性攻擊,找出清軍防守的薄弱環節,就可集中力量一舉突破。

為了爭取時間,清軍將領們給鄭成功修書一封,說清朝軍法實在嚴酷,守不到30天的話要滿門抄斬,希望多寬限幾天,30天期滿我們就撤出。不過鄭成功可是久經沙場的老將,這封信到底能起多大作用,清軍一點都沒譜。接下來的幾天裡清軍緊張地盯著鄭軍的一舉一動,不過左等右等就是不見鄭軍來攻城,莫非鄭成功真的上當了?

其實,真正的原因是鄭軍的兵力不足,攻堅能力不強。鄭軍雖有三四萬的兵力,但並不足以完全包圍寬廣的南京城,鄭軍集中在南京城的西北面和北面,南面及秦淮河一帶並未駐軍,一旦攻城時清軍從其他城門殺出,對鄭軍是極其危險的,當年鄭成功在攻打福州城時就吃過這樣的虧,被清軍伏兵殺了個措手不及。

此外,鄭軍以往攻克的大多是防務空虛的小城,在攻打漳州城時就曾久攻不下,等來了清軍援兵,讓煮熟的鴨子飛了,似南京這般地勢險要、城防堅固的雄城,強攻的風險實在是太高了。況且私下裡和鄭成功交好的松江提督馬進寶雖然聲稱要來歸附,但並沒有給他準信,看樣子在靜觀其變。

思來想去,鄭成功認為只有圍困逼降是最保險的,他斷定清軍支撐不了多久,南京陷落只是時間問題,無論甘輝怎麼好說歹說勸他儘快開始攻城,他都置若罔聞。

就在鄭軍等待的同時,清軍可沒有閒著,一邊抓緊儲備糧草,置辦武器,蒐集整修船隻。一邊加緊調遣周邊州縣的守軍來援,從貴州返回北京的八旗兵接到南京告急的訊息,立刻由荊州乘船40艘趕到南京,至7月15日已有近五千人的援兵進入城內,至此城內守軍已有近兩萬人的兵力,實力得到很大加強,形勢對鄭成功而言是愈發不利了,沒有儘快開始攻城是鄭成功第二個嚴重失誤。

遲遲沒得到攻城命令的鄭軍,軍紀開始渙散,駐紮在儀鳳門外的鄭軍前鋒鎮士兵猶如野外郊遊一般,甚至跑到河邊撒網捕魚。7月16日,清軍眼見機不可失,從儀鳳門殺出對鄭軍前鋒鎮發起攻擊,鄭軍經過奮戰後將清軍擊退。雖然打退了清軍,但聽說前鋒鎮官兵在撒網捕魚的鄭成功很是擔心,便派人去詢問前鋒鎮指揮官餘新是怎麼回事,這餘新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大話張口就來。聽了餘新的回話鄭成功還是不放心,警告他別畫虎不成反類犬,不然就砍了他腦袋祭旗。

狠話都說到這個份兒上了,餘新還是不當回事,鄭成功本來準備調遣左提督翁天佑加強儀鳳門的防守,但餘新擔心他來搶功,向鄭成功拍胸打肚地保證自己的營盤嚴密如鐵桶,清軍絕不敢來犯。該放手一搏的時候卻小心謹慎,該小心謹慎的時候卻聽之任之,本打算加強儀鳳門防守的鄭成功輕信了餘新打消了主意,犯下了南京之戰不可挽回的錯誤。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