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包括實物稅和貨幣稅。古往今來,有關稅的諷刺叫苦不迭。
詩人羅隱是錢鏐好友。一次,錢鏐展出一幅描繪姜子牙故事的畫,羅隱藉機賦詩一首:“呂望當年展廟謨,直鉤釣國更誰如。若叫生在西湖上,也是須供使宅魚。”錢鏐聽罷,頓有所悟,下令停徵魚稅。
吳越隔壁的南唐,開國君主李昪的稅法更嚴。樂師申漸高,是一位東方朔式的人物善辯。某年,久旱不雨,李昪說:“聽說四郊多雨,為何城內無雨?”申漸高答道:“雨懼抽稅,不敢入城。”李昪知其有所指,默然不語。
這個故事在江南流傳頗廣。六百年後的明神宗,又是一位橫徵暴斂的貪財皇帝。遇到大旱,神宗親自祝禱祈雨無果。湯顯祖有感而發,作詩:“五風十雨亦為褒,薄夜焚香沾御袍。當知雨亦愁抽稅,笑語江南申漸高。”
清末,各地稅種多如牛毛。最臭名昭彰的是四川總督奎俊,刮地三尺之後,又腦洞大開地徵收“糞稅”,百姓氣憤而無奈地感嘆:“稅至於糞,真無微不至。”四川名士劉師亮戲謔曰:“自古未聞糞有稅,而今只剩屁無捐。”
18世紀的英國,官府同樣巧立名目,敲骨吸髓。甚至徵收“窗戶稅”長達五十多年。老百姓為了避稅,只得把窗戶堵死,住在黑漆漆的屋子裡。作家菲爾丁曾在一齣戲劇裡寫道:一夥政客商討還有什麼東西可以徵收新稅,有人提議開徵“學問稅”,旁邊另一人反駁:有學問的人只是極少數,並且基本都是窮光蛋,倒不如徵收“無知稅”,那可是財源滾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