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中,紅軍草鞋的來源有哪些

[ 歷史故事 ]

草鞋是紅軍長征時期重要的戰略物資。一雙草鞋的使用壽命為步行40至70裡,那麼長征中紅軍草鞋的主要來源有哪些呢?

一是部隊發放。在長征前,中革軍委在雩都(即于都)設立了總兵站和物資供應總站,參加長征的人都可領到糧食、彈藥、衣著等。作為準備工作,位於江西瑞金的紅軍草鞋廠日夜趕製出10萬雙草鞋,分發給即將踏上征程的指戰員。一般而言,每個指戰員按要求所帶的行李包括乾糧袋、武器、水壺、揹包、被毯、棉衣、草鞋(3雙左右)、洋瓷缸、斗笠等必需品。

二是百姓贈送。這主要包括蘇區百姓和長征沿途百姓贈送兩種情況。“打雙草鞋送紅軍,表我百姓一片心。”這是當時送鞋盛況的真實寫照。

三是沿途編織。長征中,紅軍指戰員腳上的鞋成了磨損最快的裝備。不誇張地說,對紅軍指戰員來說,打草鞋幾乎與打槍投彈一樣是必須掌握的技能。只要有休息時間,指戰員一個重要工作就是打草鞋。否則,次日便會沒穿的。

四是組織供應。據1934年11月14日的《紅星報》刊登的文章《怎樣解決草鞋問題》指出:“我們的意見可以採取下列的辦法:一、供給機關有計劃地收買草鞋,儘可能地做到發草鞋不發草鞋費。二、沒收土豪的濫(爛)衣褲和麻等,應注意分給戰鬥員和運輸員打草鞋。三、發動會的同志幫助不會的打草鞋,發動戰鬥員打草鞋慰勞運輸員。”文章對草鞋的選材、編制、穿著等進行了詳細說明。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