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吸管,可能是世界上最短的通道,從液體的海洋到享樂的口唇之港,勤勤懇懇地運輸,千百年來,改變了人類的喝水方式。從流暢的液體,到奶茶裡浩浩湯湯的配料;從酒花泡沫,到柔柔漾漾的透明果凍。它穿梭在瓶瓶罐罐、杯杯盞盞之中,通曉暢飲的樂趣。
這種中空而色彩斑斕的小管,靈感完全來源於植物。19世紀,美國人喜歡喝一種冰涼勁爽的淡香酒,為了避免口中的熱氣降低了酒的涼度,他們想尋求一種不直接入口的飲用方式,轉而找到了天然麥稈,藉由其天生的中空結構,在酒和口腔間存留一段恆溫的美妙距離。而在我國,最早的吸管出現在蘆酒裡,“所謂蘆酒,以蘆為筒,吸而飲之。今之咂酒也。”蘆酒的命名就是因為它獨特的飲用方式:用蘆柑插在酒桶裡喝的酒。
吸管在有了天然的植物模型後,開始了不斷的花樣翻新。不論從質地、形狀,還是尺寸上,都進行了多種多樣的升級。其中,由於單根吸管的重複利用率低,不便攜帶,以及出於環保的考慮,吸管慢慢依賴上了杯具,勢必要連線或附著在杯中,成為組合款的吸管杯。而吸管杯,並不是現代人的發明,古人早已優雅又不失個性地玩轉了各種吸管杯。
最具詩意的吸管杯
古代吸管杯最初的原型,竟是一片荷葉。
想象這樣的場景,盛夏時節,採摘一片玉盤樣的捲攏適宜的新鮮荷葉,用其盛上自釀的米酒,並以簪或其他尖銳小物刺破荷葉的蒂心,使其與葉柄相通,再從葉莖中吮吸美酒。此時,荷葉內部形成了流動貫通的結構,整片荷葉由於其邊緣呈波形的緣故成為舒捲自然的天然器皿,葉莖成為最具詩意的吸管。整個飲酒過程,均由一片碧荷完成,這種飲酒的方式被稱為“碧筒飲”,其“酒味雜蓮氣,香冷勝於水”的口感,異常獨特,彷彿用一根吸管吸吮整個夏天的味道。
帶柄的荷葉成為一次性的吸管杯,主要是由於荷葉易腐,且其取得頗受季節的限制。為了能讓這種天然浪漫的飲酒方式流傳下去,古人以此為模型,依據其形狀和原理開始燒製帶有吸管元素的杯具。
唐宋時期,制瓷業發達,人們開始把吸管和精美的陶瓷組合在一起,燒製自帶吸管的瓷器具,這是吸管杯真正意義上的源頭。
最有童趣的吸管杯
唐代誕生了一種非常可愛的鴨形吸管杯,整個杯子是一隻憨態可掬的鴨子形象。鴨身的所有部位在彰顯靈動的同時,都被巧妙用以拓展杯子的功能。鴨子呈臥姿,豐腴的鴨身擴大了杯子的容積,潔白雙翅向後併攏的乖巧動作同時勾勒出了杯口的輪廓,而微微併攏的雙足又形成了穩定的杯座。整隻鴨子都成為吸管杯實用性的見證,而最重要的吸管部分,則直接是短粗的鴨頸部位,飲品從鴨頸流向鴨嘴後入口,就完成了一次妙趣橫生的喝水過程。
古人非常注重吸管杯造型的渾然天成,並不喜歡突兀的露出吸管的介面或直接在杯子上生硬地安裝吸管,轉而更喜歡巧妙地將其隱藏或融合在杯子的主體形象上,使吸管或成為植物的根莖部分,或成為動物的身體部分。而遇到無法恰當融合的時候,也要盡力彌補可愛的細節。
最具歷史感的吸管杯
到了清代光緒年間,吸管杯又跳脫出荷葉的設計,轉而攀附上了色澤粉嫩清新的荷花。至此,吸管杯的造型更趨向典雅豔麗,更有了一個漂亮的名字“粉彩荷花秋操杯”.
帶著修長花梗的一朵荷花,通體粉紅,花瓣邊緣捲起,層層疊疊,淡綠的空心花梗兼具著手柄和吸管的作用,星星點點的墨點遍佈在花梗上,形成了寫實的小刺,更為可愛。而它,的確也是更具歷史意義的一款吸管杯,因為“秋操”是指光緒年間進行的幾次秋季軍事操練。因此,秋操杯就成為這些歷史活動的重要紀念品,被賦予了更強的時代意義。
使用最難的吸管杯
相較現代,古代的吸管杯多了一種飲用方式,除了可以口飲,還可以鼻飲。南宋的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裡記載:“南人習鼻飲,有陶器如杯碗,旁植一小管若瓶嘴,以鼻就管吸酒漿,暑月以飲水,雲水自鼻入咽,快不可言,邕州人已如此。記之以發覽者,一胡盧也。”這種吸管杯通常會在杯子一側的外壁上連線一根吸管,直通杯底,在杯心部位同樣會貼飾一些妙趣橫生的動物造型。它的使用方式通常是以鼻飲水或飲酒,是我國古代廣西、雲南等地的一種習俗。這聽起來比較獨特且操作難度較大,但確實也是吸管杯用法的一種創新。
從古代開始,人們就喜歡用吸管飲水,這不僅是因為它簡化了喝水的流程,提高了喝水的效率和舒適度。更重要的是,它還原和迴歸了人類在嬰孩時期吸吮母乳的動作,吸吮是獲得安全感的本能行為,因此得到了更多人的青睞。
如果口腔是人體的一個港口,那吸管就是一種快速抵達的方式,如何抵達,以古人的吸管杯為例,由你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