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蕪戰役:3天如何殲敵6萬

[ 歷史故事 ]

萊蕪戰役,我華東野戰軍以放棄山東解放區首府臨沂和傷亡8000餘人的代價,消滅敵1個“綏靖區”前方指揮所、2個軍部、7個師共5.6萬餘人,活捉敵“第二綏靖區”中將副司令李仙洲。這場戰役是我軍首次組織的大規模運動戰,殲敵速度之快,俘敵數量之多,創造瞭解放戰爭開戰以來的最高紀錄。萊蕪戰役的勝利,為扭轉華東戰局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戰背景

1946年7月至1947年1月,我軍在華東戰場上連續進行了蘇中、宿北、魯南等戰役,殲敵20餘萬人。為了繼續執行內線殲敵的作戰方針,我軍主動將戰場由蘇皖邊區轉至山東,主力集結在臨沂周圍休整待機。國民黨軍雖遭到沉重打擊,但並未放棄與我軍決戰魯南的企圖。蔣介石獲悉華野主力集結於臨沂後,敵人判斷臨沂為山東解放區首府,我軍必竭力死守,於是制訂了“魯南會戰”計劃,集中30萬精銳,由南北兩線進攻山東解放區,企圖在臨沂附近與華野主力決戰,消滅我華東野戰軍。為此,蔣介石親自到徐州部署,並派參謀總長陳誠坐鎮指揮。

戰前態勢

國民黨軍南線的歐震兵團轄8個整編師(軍)21個旅,分左、中、右三個集團,作為主要突擊兵團,分三路北犯臨沂。其中,左集團胡璉指揮整編第11師、整編第64師和整編第59師;中集團李天霞指揮整編第74師、整編第83師和第7軍;右集團黃百韜指揮整編第25師、整編第65師和第67師。此外,原已反正的偽軍郝鵬舉部叛變投蔣,部署在黃百韜東側海州外圍的白塔埠、駝峰地區,擔任側翼掩護。北線的李仙洲兵團指揮3個軍,作為輔助突擊兵團南下,趁虛攻擊萊蕪、新泰、蒙陰一線,企圖搗毀我軍後方基地,配合南線部隊聚殲我華東野戰軍。

南線之敵重兵壓境,中央軍委指示華野“誘敵深入,集中絕對優勢打敵一路”.根據中央指示,陳毅、粟裕起初想把中路之敵擋住,讓胡璉孤立突出,集中殲滅胡璉集團。但胡璉很狡猾,中路上不來,他也不冒進,這是因為不久前華野剛剛打了宿北戰役、魯南戰役兩場殲滅戰,那時候敵人叉開五指,被各個擊破,這時候敵人接受了教訓,密集靠攏,穩固推進。後來陳、粟首長又想把胡璉擋住,讓李天霞突出進來消滅他。奈何李天霞左路上不來,他也不往前去。於是陳、粟首長命令2縱進攻白塔埠、駝峰地區,討伐叛軍郝鵬舉。郝鵬舉是有名的投降將軍,這支部隊戰鬥力很弱,2縱用了兩天時間就把它收拾了,並且生擒郝鵬舉。但我軍打郝鵬舉的真正目的是吸引黃百韜東援,對其進行圍殲,可黃百韜也很狡猾,看出了我軍真實意圖,郝部遭攻擊,黃百韜非但不東援,反而又往西邊縮了縮,靠近李天霞部。

戰役籌劃

南線國民黨軍步步為營,沒有戰機。北線攻擊集團則比較“積極”,在蔣介石、陳誠的催促下,李仙洲集團深入解放區。陳毅提出,乾脆舍南求北先打李仙洲。負責華野作戰指揮的粟裕經過仔細分析後認為可行,臨沂雖是山東解放區首府,但並非必守之地,何況北線李仙洲集團孤軍深入,威脅我軍後方,我若突然北上,出其不意對其實施殲滅作戰,不僅可以打破敵人南北夾擊計劃,而且可以鞏固後方,休整部隊,從容迎擊南線之敵。此外,李仙洲雖然是黃埔一期畢業生,但長期在機關工作,野戰指揮經驗不足,較南線之敵容易對付。

華野將舍南求北方案上報中央,軍委批准後,粟裕命令2縱和3縱偽裝成全軍主力模樣,在南線與敵人進行“決戰”.1縱、4縱、6縱、7縱、8縱從1947年2月10日起,急行軍隱蔽北上,同時駐膠東、渤海的9縱、10縱也趕來了。粟裕命令地方部隊在兗州以西的運河上架橋,造成華野要向中野靠攏的假象。同時在黃河邊大張旗鼓地找船,以迷惑敵人。2縱、3縱兩個縱隊則採取運動防禦,以空間換時間,打到2月15日後便主動撤出了臨沂。

國民黨軍佔領臨沂後大肆吹噓,國軍魯南大捷!蔣介石和參謀總長陳誠都很興奮,但國民黨第二綏靖區司令王耀武的頭腦比較清醒,他對國軍虛報戰功的慣例也比較瞭解,聞聽廣播說魯南大捷佔領了臨沂,他警覺地說:“那華野主力哪兒去了,會不會奔我來了?”王耀武判斷我軍主力有改變作戰方向的可能,16日晨即令李仙洲全線後縮。

我軍的部隊還沒到齊,敵人突然後撤,有的指揮員沉不住氣,想趕緊開打,至少要吃掉它的“尾巴”,忙活了半天,啃不著肉總得撈碗湯喝吧。這時,陳毅安慰道:“別急,沉住氣,王耀武當不了蔣介石、陳誠的家,老蔣和陳誠還會把李仙洲給咱們送回來的。”於是,北線之敵後退時,華野堅持既定決心,在主力未到齊之前,不驚動敵人,各部繼續向預定地區隱蔽集結。

果然,蔣介石、陳誠相信了南線的戰報,加上我們示形動敵工作做得好,蔣介石以為華野傷亡過大,準備放棄山東,退往黃河以北。於是嚴令李仙洲集團加速南進,協同南線部隊,聚殲華野殘部。

軍令如山,王耀武、李仙洲只好又把部隊向前推。18日,華野調整作戰部署,進一步明確了各縱隊任務:1縱、8縱攻萊蕪,4縱攻顏莊,7縱切斷第46軍與第73軍的聯絡,6縱攻吐絲口鎮,9縱控制博山以南。

19日,王耀武查明華野主力北移準備攻殲新泰、萊蕪的企圖,急令新泰、顏莊之敵北撤,並命第73軍77師迅速南下歸建。敵變我變,華野隨即調整部署,決定以8縱與9縱共同設伏,首先殲滅南下歸建之敵77師,戰鬥預計於20日15時打響。

作戰經過

2月20日,8縱、9縱主力進至和莊,設伏完畢。午後,敵第77師全部進入我預伏地區,再不攻擊,敵將穿出我軍包圍圈。於是我軍於13時提前攻擊77師,戰至21日拂曉將其全殲。其餘各縱隊於20日晚對困守萊蕪的李仙洲集團發起全線進攻。戰至21日清晨,我軍攻佔了萊蕪城郊的幾個要點,打退守軍的連續反撲,攻佔錦陽關,包圍吐絲口鎮守軍。李仙洲固守無力,待援無望,在王耀武的指令下,於23日率第73軍、第46軍向萊蕪以北突圍。由於道路狹窄,人員、馬匹、車輛爭相奪路,秩序混亂。46軍軍長韓練成是我地下黨員,在我敵工幹部策應下,臨陣放棄指揮,脫離部隊,更增加了突圍部隊的慌亂。

華野主力4個縱隊在萊蕪至吐絲口鎮的公路兩側設定袋形陣地,並將由南線趕來參戰的2縱部署於蒙陰地區,防止李仙洲向西南撤退。上午10時,李仙洲集團先頭部隊進至芹村、高家窪一線,即遭6縱頑強阻擊。中午,李仙洲集團後尾撤出萊蕪時,4縱一部立即搶佔該城,斷其退路。同時,由1縱、4縱、7縱、8縱組成的東、西兩突擊兵團以排山倒海之勢向擁擠於南北約2000米、東西約3000米狹窄地域的李仙洲集團發起向心突擊,槍炮齊鳴,殺聲震天。

國民黨空軍副司令王叔銘親自率領數十架飛機前來解圍,對我陣地狂轟濫炸,但已無力挽救敗局。我攻擊部隊大膽穿插,分割圍殲,僅用5小時就全殲李仙洲集團,活捉李仙洲。第73軍軍長韓浚率餘部千餘人鑽隙撤入吐絲口鎮,會合新編第36師向博山方向撤退,被部署於青石關地區擔任阻擊的9縱殲滅。戰役結束當天,蔣介石得到訊息,大罵李仙洲:“行軍連個側翼警戒哨都不放,幾十年軍旅生涯,腦子都長到豬頭上去了。”陳誠隨聲附和:“就是放6萬頭豬讓共軍去抓,3天也抓不完啊!”王耀武哀嘆:“萊蕪戰役,損失慘重,教訓刻骨銘心。”華東野戰軍乘勝發展攻勢,收復膠濟鐵路西段及其兩側的縣城13座,使魯中、膠東、渤海解放區連成一片,有力改善了山東戰場作戰態勢。

補充糾錯
下一篇: 晚清硬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