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假山改變際遇

[ 歷史故事 ]

宋太宗淳化五年(994年)二月,正是爭奪太子之位的關鍵時刻,皇五子趙元傑卻為了自己慶生而修建了一處奢華無比的園林,其中僅一座假山就花費了一萬貫銅錢。

園林修建完成後,趙元傑邀請大家來參觀,阿諛奉承之輩紛紛拍馬屁,唯獨一個叫姚坦的官員一直低著頭,看都不看一眼。趙元傑非常不滿,要求姚坦抬起頭,對自己的假山讚美一番。不料,姚坦抬起頭後卻來了這麼一句:“在我眼中哪裡有什麼假山?全是血山!”

一聽這話,趙元傑很生氣,他質問姚坦,此話怎講。姚坦解釋道:“臣乃百姓因此支離破碎,多少百姓因此逃亡異地。如今,這假山耗費巨大,雖然出自王爺的俸祿,但也是由千萬百姓的賦稅所出。這假山上有無數百姓的血汗,這不是血山,是什麼?”

姚坦還未說完,趙元傑已勃然大怒:“姚坦休得胡言!前日,父皇在後苑修的假山比我這個更富麗堂皇、更雄偉,難道那也是一座血山?”姚坦嚇得面無血色,只得黯然退下。

趙元傑反駁姚坦的招數,不可謂不歹毒,但幸運的是,姚坦遇到了一個有道明君。得知姚坦和趙元傑的對話後,宋太宗被深深地震撼了,下令拆毀了後苑的假山,並派人到姚坦府中好好地表揚了他一番。

皇帝都如此做了,但凡是個明白人,都應該知道怎麼做。如果趙元傑能馬上摧毀自己的假山,向姚坦認錯,好好地負荊請罪一番,在爭奪儲君之位的戰鬥中,他還能保留機會,留下一個“知錯能改”的形象。誰知趙元傑竟然選擇了另一種極端的辦法來闡述自己心中的想法,他的辦法就是轟走姚坦。

史書記載,宋太宗拆毀了假山後,趙元傑就得了一種“病”,沒法上朝了,只能天天在家裡躺著。得知心愛的兒子生了病,宋太宗立刻派御醫去治療,可一個多月過去了,趙元傑還是沒好。宋太宗憂心如焚,就把趙元傑的奶孃召進皇宮,問是怎麼回事。奶孃道:“五大王本來沒有病,只是朝野奸臣當道,矇蔽君主,五大王不屑與這種人為伍,才悶出病來。只要陛下驅逐奸臣,五大王自然就能痊癒。”

奶孃還未說完,宋太宗就大怒道:“姚坦是一個直言進諫的大臣,怎麼會是奸臣?國家有此大臣,實為社稷之幸。我兒不僅撒謊有病,還要把姚坦轟走,怎麼能這樣呢?元傑年輕單純,未必能想出這樣的鬼主意,必是你等教唆的結果!”

盛怒之下的宋太宗下令把奶孃拖出去,杖打一百,以儆效尤,隨後轟出開封,非召不得回京。同時,宋太宗派人又去了一趟姚府,對姚坦好言撫慰了一番。

經過了這件事,雖然趙元傑什麼事沒有,但是所有人都明白,在儲君之位的爭奪戰中,趙元傑已經沒戲了。他只能無奈地繼續在家裡“養病”,等待他的三哥登基稱帝。

補充糾錯
上一篇: 朱元璋改數治貪
下一篇: 用談判換取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