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繪:袁安臥雪等

[ 歷史故事 ]

袁安臥雪

東漢時期一年冬天,連下了三天三夜的大雪。雪停後,人們發現,一個青年書生在自己的茅屋裡餓得奄奄一息。後來,洛陽令問他:“你都快餓死了,為什麼不出去要點吃的?”

書生回答:“下這麼大雪,捱餓的人肯定不少,我不願意再去打擾別人。”

洛陽令聽了,很受感動,認為書生清貧自守,不乞求於人。回京以後,他嚮明帝薦舉這位書生為孝廉。從此,東漢名臣袁安走上了歷史舞臺。

顧榮施炙

顧榮,西晉末年大臣、名士,也是擁護司馬氏政權南渡的江南士族領袖。

在洛陽的時候,他曾在宴會上給身邊的僕人分了幾塊烤肉。同座的人不理解地說:“這是個僕人,你為什麼要把你的烤肉分給他呢?”顧榮說:“哪有成天端著烤肉而不知肉味的人呢?”

後來“衣冠南渡”,每逢顧榮遇到危險,總有一個人守在他身邊保護著他。顧榮覺得很奇怪,便問他原因,原來他就是當年那個吃了烤肉的僕人。

狄仁傑看白雲孤飛

狄仁傑在幷州做官的時候,他的父母雙親在河陽居住。一次,狄仁傑登上太行山,回頭遠望,看到天際有一片白雲飄在天空。他盯著那片白雲看了很久,對左右隨從說:“我的父母住的地方,就在那片白雲之下呀!”然後,他久久地望著那片白雲不肯離去,直到風把那片雲吹走,他才下山。

宗澤保護耕牛

宋朝只好殺掉耕牛來找牛黃。上司也給宗澤攤派了指標,宗澤回覆說:“牛黃是由於天時不利,牛生病才產生的。現在天下太平,一團和氣,我縣境內耕牛健碩,沒有牛黃可取。”上司沒法反駁,老百姓這才保住了耕牛。

“兗州”成“袞州”

明朝寫了錯別字,“兗州”寫成了“袞州”。盧熊是個辦事認真的官員,於是上奏直接指出了皇帝的錯誤。朱元璋惱羞成怒,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便是把‘兗州改成’袞州,又有什麼不可以?”一道詔書,就讓盧熊的腦袋搬了家。

長鼻馬

宋朝時朝廷要舉行慶典,詩人薛昂帶著夫人孩子去看熱鬧,正從皇城門口經過。薛昂的兒子看到禮部官員牽著大象在皇宮彩排,就問爸媽:“這是什麼東西?”薛昂也不清楚,他的夫人倒先尖叫起來,吃驚地說:“媽呀,沒想到皇上家的驢有這麼長的鼻子!”薛昂聽罷,故作博學地說:“這叫長鼻馬,不懂別亂說。”

翁同被詐

翁同善於書法,常熟縣令一直想求字,翁同從不理睬。但翁同後來被慈禧遣返常熟原籍,交代縣官嚴加看管,於是縣令每天去翁府盤查。翁同氣壞了,每天寫報告說:翁某今天洗腳,縣令管不管;翁某下午散步,縣令看可以嗎?縣令看到這些彙報不但不生氣,反而裱成條幅,掛在花廳。翁同大窘,想要取回,縣令說:“這是中堂親筆,外面買不到的,每件十幅書法,才能換回。”翁同無可奈何,只好照價交換。

朱宸濠的“諧音梗”

明朝中期,寧王朱宸濠想謀反,卻又擔心失敗。

有一次他問地名,有個小兵上前答道:“黃石磯。”寧王大怒:“你敢來譏笑我?”拔出佩刀,把小兵殺了。大臣說:“大王為何殺他?”寧王氣憤地說:“他借地名影射我‘王失機,不是在譏笑我麼?”大臣們見寧王如此昏聵,知他不能成事,很快就散去了。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