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
陶淵明去過很多地方,但他心裡一直有個夢想:回家種田。
50多歲時,陶淵明已經在出仕與耕讀之間掙紮了很多年。這次,他終於辭去了彭澤令的工作,開荒種田。
雖然他的行動力很強,但他的種田技術不行,即使每天早出晚歸,種的豆子也是“草盛豆苗稀”。不過他仍非常開心。
只不過,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幾年後,陶淵明家遭遇火災,只能搬家。
辭職之後的陶淵明,收入和生活水平遠不及當年,但有朋友幫襯,過得還算不錯。
出身於琅琊王氏的王弘,和陶淵明非常聊得來,因此格外照顧陶淵明的生活,專門派人給他送酒,還留下了“白衣送酒”的佳話。
後來,檀道濟也想和陶淵明交好,沒事就跑去看望陶淵明,還贈送粱肉。陶淵明非常感動。萬萬沒想到,檀道濟接下來就勸陶淵明出仕。陶淵明果斷拒絕,連檀道濟送去的禮物也退回去了。
林和靖
林和靖是北宋著名隱逸詩人,他年輕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年紀大了之後就找了個依山傍水的地方隱居起來。
真的宅男,敢於直面孤單的日常,敢於正視寡淡的生活。
林和靖每天宅在家裡幹啥呢?種種梅樹,養養白鶴,還自稱“以梅為妻,以鶴為子”。
這麼有才華又有個性的人,毫不意外地火了。很多人,包括皇帝,紛紛請林和靖出去做官,但林和靖全部婉拒。
他說:“然吾志之所適,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貴也,只覺青山綠水與我情相宜。”
王安石
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古代算是人生贏家。
但是,王安石有個眾所周知的缺點——邋遢。
王安石沉迷學習無法自拔,從來不注意儀表和飲食。
蘇洵這樣形容他:“衣臣虜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喪面而談詩書。”
史書也有很直白的記載:“性不好華腴,自奉至儉,或衣垢不浣,面垢不洗。”
現在的人,三天不洗頭都不好意思出去見人,而宅男王安石別說洗頭了,連洗臉都不願意,有傳言說他一個月才洗一次臉。
沈括在他的小本本《夢溪筆談》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王安石臉色黧黑,他的門人擔心他生病,就跑去問醫生。醫生說:這是汙垢,不是疾病。
因為長期不注意個人衛生,王安石身上長了蝨子。有一天王安石作為宰相非常認真地向皇帝彙報工作,皇帝憋了很久終於忍不住笑出了聲,王安石很疑惑。同事告訴王安石:你的蝨子爬到鬍鬚上了。
為什麼王安石這麼不講究?因為他要擠更多時間出來讀書。
慶曆五年春,20多歲的王安石成為揚州知府韓琦的幕僚。王安石經常廢寢忘食地讀書,早上來不及洗漱就去上班。
韓琦見小王年紀輕輕就精神萎靡,邋里邋遢,於是懷疑小王晚上跑去喝酒蹦迪了。他忍不住勸小王:你還年輕,不要忘了讀書,不要自暴自棄。
王安石也不辯解,只說“韓公非知我者”。時間長了之後,韓琦才發現王安石其實非常有才華。
所以,不要看到一個人天天宅在家裡,不注重生活品質,就覺得人家不行。說不定人家正在默默積攢能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