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末年,秦樹聲任工部郎中,還得到外放知府的肥缺,並依例覲見慈禧太后,慈禧順嘴問了句“你在郎中任上,平時常去衙門上班嗎”?別的“應聲蟲”也就一句“常去”糊弄過去,秦樹聲直接來了句“不常去,因為無事可做”。慈禧怒了,工部這麼重要的衙門,你沒事做?那你的領導呢?秦樹聲又一句神回覆,氣壞了慈禧: “都不常去,都無事可做。”
這幾句話揭開的就是當時大清官場。
可說了實話的秦樹聲呢?惹慈禧發了脾氣不說,還被打發到雲南曲靖受苦——好不容易有個老實人,還被淘汰掉。大清的“逆淘汰”官場生態,可見一斑。也別怪晚清官員愛甩鍋,真攤上事,那都是一肚子苦水。
庚子之亂起,慈禧向西方多個國家大咧咧宣戰,急壞了天津總兵張懷芝。他在這場大戰裡接受重任,率兵攻打外國使館。可任務一旦“圓滿完成”,事後他必然會被論罪算賬;可他要不打,那就是抗旨不尊,當場就要被算賬。張懷芝連忙去問軍機大臣榮祿。榮祿打了半天哈哈,終於哈出一句神回覆:“橫豎炮聲一出,裡面總是聽得見的。”
張懷芝恍然大悟,立刻在使館外面架起大炮,轟隆轟隆只發空炮,慈禧在宮裡聽得心花怒放。待到庚子國難結束,先前的“主戰派”全被慈禧當成替罪羊。 “放空炮”的張懷芝卻逃過一劫,繼續安享高官厚祿。
官員耍滑,太監更猖狂。內務府大臣崇倫在一次上朝路上,有個太監突然殺出來,一盆水把崇倫潑得溼透。這下還怎麼上朝?卻見太監不慌不忙地拿出一件新衣服,外帶一句“神回覆”:咱這苦地方,還要託大人的福。
這大清皇宮都被太監弄成了“食物鏈”,走著路都挨宰。對此,曾國藩也深有體會。
同治七年(1868年),曾國藩平定了捻軍,可前後搭上的3000萬兩軍費,朝廷還沒報銷。經過一番奔走,曾國藩與戶部的書吏們達成協議,許諾給其八萬兩白銀的好處。誰知,慈禧突然大方一把: “著照所請,該部知道。”也就是說,這筆報銷款不經戶部,朝廷直接埋單了。曾國藩感動得老淚縱橫,留下一句淚奔名言:“感激次骨,較之得高爵穹官。”
不就報銷個錢?曾國藩至於這麼高興?因為這“報銷”,就是清朝官場上常見的摟錢套路:臣工們該報多少錢,都是由戶部核算,而真正經辦的是戶部的小書吏們。這些“賤吏”給你使個壞,磨個洋工,讓你三五年報不下來。所以,曾國藩欣喜若狂的背後,就是晚清臣工們累死累活“報銷不成”的辛酸事。高興過後的曾國藩,腦子也十分清楚,雖說報銷辦成了,但答應給戶部書吏們的好處費還得照付——這次沒撞上他們,難保不會有下次。堂堂曾國藩對這些小鬼,也得如此小心翼翼。
可這大清朝堂上下就是這麼小鬼亂竄,敲金分肥, “平亂成功”的大清朝,在那個時候,其實就已被這些小鬼活活折騰成閻王殿,覆滅自然已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