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拼盡全力 終究只能活成普通人

[ 歷史故事 ]

人生,最怕突然之間聽懂一首歌,讀懂一首詩。

一、

公元800年,白居易中進士。這一年,他才28歲。

作為從小就到處搬家、沒什麼背景的孩子,白居易取得好成績並不容易。有段時間,他讀書刻苦到口舌生瘡,手上磨出繭子,不僅頭髮都白了,抬眼望去,眼中全是星星。他像高三衝刺一樣,苦讀了十幾年。 “十七人中最少年”,是對白居易多年努力的最佳褒獎。

慈恩塔下提名處,他是長安城中最靚的仔。

中進士後,白居易被朝廷任命為校書郎,在部委工作很有前途的,晚唐很多宰相都是從校書郎的崗位上起步的。

對了,他有一個同事叫元稹。

元白CP一起上班、一起下班,晚上還要到街頭擼串喝啤酒……那些長安城的煙火人生,都被哥兒倆默默記在心中。作為成名已久的學者型官員,他們到底該怎麼報效朝廷呢?寫詩。元白CP決定搞一種新樂府,發出自己的聲音。

這種題材的詩基本以諷刺熱點和讀者痛點,達到警醒世人的目的。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做,千萬不要無病呻吟寫雞湯文。

花來兩朵,各表一枝。

白居易寫了什麼呢?比如《賣炭翁》,即便大爺身上只穿著一件單衣,依然乞求天氣再寒冷一點,自己的一車炭才能多賣點錢。苦不苦,慘不慘,那個年代不容易啊。可宮中的奴才,用“半匹紅綃一丈綾”就換走一車炭,典型的強買強賣。白居易寫詩讓他們上熱搜,看朝廷管不管?

比如《杜陵叟》,杜大爺平時種點貧瘠的土地,而今年又沒下雨,所以收成很不理想。官府的衙役不管,賦稅一分都不能少。好在皇帝英明神武,馬上下達免稅的命令,讓杜大爺能過一個安心年。然而,衙役把杜大爺榨得一千二淨之後,才把免稅令拿出來:“不好意思啊,陛下給你免稅了,趕快叩謝天恩吧。”

錢拿了、事辦了,就坑一個杜大爺。

白居易還寫了《秦中吟十首》,把社會上的婚戀、交友、房地產、官員不願退休、追求奢侈品等現象都懟了一遍。他在用筆追求社會的公平和正義。

此時的白居易依然是中二青年,他希望用詩文針砭時弊,引起朝廷的注意,然後大家一起努力,建設大唐美好社會。 “有什麼問題我都指出來了,你們改就完了。”詩文承載了他的理想,長安有他的前程。

二、

沒多久,白居易就成了“孤家寡人”。後來,他和元稹吐槽: “聞《秦中吟》則權豪貴近者,相目而色變矣。聞《登樂遊園》則執政者扼腕矣。聞《宿紫閣村》則握軍要者切齒矣。”他們都罵白居易是沽名釣譽,說他誹謗朝廷大臣。就連唐憲宗都受不了他:“白居易這小子,是朕給了他官做,他竟然對朕這樣無禮,太氣人了……”白居易懟朝廷、懟大臣、懟皇帝,這些人偏偏還都對他無可奈何。詩人做到這份上,白居易應該值得驕傲了吧。

可話說回來,白居易得罪的人多了,前程也就毀了。

公元815年,唐憲宗發出號召: “請大家多多支援朝廷,剿滅地方軍閥李師道,收復淮西鎮。”結果,李師道一生氣派人燒了朝廷倉庫。宰相武元衡連忙給皇帝點贊。李師道很生氣,派出刺客在大明宮前射死了武元衡。區區淮西藩鎮,李師道居然敢向朝廷示威?白居易的中二病又犯了,要求朝廷堅決懲戒兇手。白居易說的沒錯,可他的職位是贊善大夫,屬於太子身邊人。你懟天懟地,今天可算撞到槍口上了。有人說他不在其位而謀其政,有人說他是越職言事,有人說他會帶壞太子,也有人說他站著說話不腰疼,反正牆倒眾人推。

然後,白居易就被貶為江州司馬。他苦心孤詣讀書求學,有錯嗎?他幫朝廷找問題,有錯嗎?他一腔熱血忠貞為國,有錯嗎?是的,都沒錯。可大家都在泥潭裡掙扎,偏偏你白居易濯清漣而不妖,不針對你針對誰?

你趕緊去江州吧,那是八線城市,在那兒好好反思反思。白居易捲起鋪蓋、駕著馬車,翻越千山萬水來到江州。那裡是江西,千年後都是革命老區,唐朝心情,也可想而知。他見識過世界上最巍峨的大明官,混過萬國來朝的長安城,也曾有過燦爛的前程,如今都不復存在了。

長安的詩文華章、火晶柿子、水盆羊肉、平康坊……江州都沒有。白居易想和別人聊時事、談理想,也沒人理解他。是啊,你起碼是進士出身,被貶也是司馬,衣食不愁,矯情什麼呢?別人不理解,是因為他們沒見識過世面。可白居易知道世界有多麼廣大,時事有多麼艱難,詩文有多麼華麗,他一旦見識過長安城的輝煌,就再也回不去了。如今的北漂、滬漂,應該能感同身受。

他們見識過一線城市的音樂會、博物館,也目睹過無數追夢人透過努力奮鬥實現人生價值的事例,更重要的是,他們在北上廣能看到希望,一旦回到老家,和兒時夥伴卻聊不到一起。那些夥伴朝九晚五平淡度日,每天見的都是同樣的人、同樣的事,一眼就能看穿後半生。

這樣閱歷相差甚遠的兩種人,還能做朋友嗎?不是說哪一種生活更好,只是每個人的選擇和閱歷,決定了他們各自的眼界和生活。而每年都有人從北上廣回到老家,找一份安穩的工作、一個普通的妻子,過著一眼望到頭的生活。至於曾經繁華的夢,只能埋藏在心底。

他們都帶著不甘心。是的,不甘心,卻擰不過命運的大腿,這就是被貶江州的白居易的心境。

三、

不過,剛到江州的白居易並沒有傷感。他還是那個樂天派,整天和人喝酒遊玩,直到第二年秋天,他才意識到自己被貶了。或者說,他一直都在麻醉自己。

那是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白居易和朋友玩得盡興,但他們第二天都要打卡上班,那就連夜回家吧。他把朋友送到湓浦口的船上,互相道別之後準備離開,突然聽到隔壁船上有人彈琵琶,再仔細一聽,竟是長安風格,一股“他鄉遇故知”的畫風撲面而來。於是,白居易來到船上,和彈琵琶的姑娘打招呼聊天,一問才知道,姑娘真是從長安來的。姑娘是長安本地人,宅基地在常樂坊蝦蟆陵,離興慶宮和春明門都不遠,相當於長安城三環。姑娘雖然有京城戶口,卻也是貧苦人家,出路其實很有限。

姑娘不能讀書,只好走文藝路線,小小年紀就進入教坊學習彈琵琶,13歲就紅透長安城。相當於現代的初中女生,十三四歲就演戲、唱歌,紅透半邊天,成為娛樂圈的明日之星,出道即巔峰啊。

那些年,姑娘過得很開心,每天都能收到五陵少年的約會邀請,各種酒會、晚宴都隨便去,各種豪車也隨便坐。聊得開心了,公子哥隨手就會發給她一個大紅包。

年輕時的繁華,讓她產生一種錯覺,以為自己的人生將是永不散場的盛宴。就像在北上廣的富家公子之間周旋的美女,她們的微信上永遠有“99+”好友申請,依靠美貌和情商,出席各種晚宴,彷彿躋身於上流社會。大夢初醒之後,擺在琵琶女面前的,只有柴米油鹽醬醋茶,而在丈夫的商業版圖中,她只能是看守空船的婦人。

朝堂上的白居易,教坊中的琵琶女,都經歷過長安的繁華大夢,又在偏僻荒涼的江州相遇。他們的心情大概就是:像我這樣優秀的人本該燦爛得過一生,怎麼二十多年到頭來,還在人海里沉浮?

四、

白居易命人倒酒,讓琵琶女彈奏幾曲。琵琶女到底是長安城中最紅的頭牌,就算淪落為看守空船的商賈妻妾,才藝依然是大唐一流水準。只見她輕攏慢捻,先彈了一曲《霓裳》,緊接著又來一首《六麼》,琵琶聲就像珍珠落在玉盤上一樣清脆。

白居易到江州一年,從來沒有聽過這樣的音樂。是啊,八線城市能有什麼好音樂呢?市民更喜歡接地氣的喊麥,如果誰想聽音樂會,會被別人嘲笑附庸風雅。只有見識過大城市風貌的白居易,才能聽懂琵琶女在彈什麼,並且明白她彈得多麼高超。琵琶女也一樣。江州人不懂她在感傷什麼,也聽不懂她引以為傲的琵琶曲目,她身邊都是認識的人,卻沒有一個人能夠理解她。

這一刻,白居易和琵琶女感同身受。他們都從對方的眼睛裡看到兩個字: “懂你。”正所謂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白居易在琵琶聲中想到自己曾經的意氣風發,那時他還在十七人中最少年。聽著聽著,他哭了。

他曾經的錦繡前程可能就此遠去,詩文報國的夢想也破碎了,而民生日艱的大唐又該怎麼辦?可他身在江州,卻什麼都做不了。 “哎,姑娘,你重新彈奏一曲吧,我幫你寫一首詩。”琵琶女站立良久,真的被白居易感動到了。於是,她坐下來重新彈奏了一曲,這次不是之前昂揚的曲風,而是特別悽悽慘慘慼戚,像是吐槽自己的不甘心。滿座的人都哭了。誰還沒點不甘心和遺失的美好呢?白居易卻是哭得最慘的, “江州司馬青衫溼”,他對琵琶女感同身受,也在哭自己的曾經。隨後,他寫下《琵琶行》送給姑娘。其實能哭出來都算好的,有些人難過到極點,欲哭也無淚。

人到中年,很容易為某些事感傷,比如你走在街頭看到一個女孩,可能會想起自己不顧一切喜歡過的校花,然而她早已嫁為人妻,你卻沒有再遇到值得以命相搏的人。這種激情一生或許只有一次,沒有得到想要的人,大機率只能找到一個搭夥過日子的人。那些相親的人,不是如此嗎?

看到同齡人升職加薪、走上領導崗位,而老實巴交的自己依然默默無聞,曾經的豪言壯語,彷彿是個笑話。一個人在北上廣打拼多年卻依然一事無成,只能回到老家,找份工作或做點小生意,然後了卻餘生。這就是大部分人的普通人生,你我都是其中的一分子。

此時此刻,我們才能讀懂《琵琶行》,白居易和琵琶女感傷的,又何曾不是你我的不甘心和落寞。淚溼青衫的,又何止白居易一人?

人到中年,終究沒能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我們拼盡全力,也只是普通人。白居易被貶江州,後半生也很少懟人,天不怕地不怕的稜角被磨平了,他摟著家姬——樊素和小蠻,成了安貧樂道的坊間大爺。你我喝口小酒嘆口氣,寄希望於下一代。長安不相信倔強,北上廣不相信眼淚。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