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的家國情懷

[ 歷史故事 ]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週年的大會上,用了三個“偉大”來評價孫中山先生,那就是“偉大的民族功績和歷史地位,更關鍵的是,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格有著積極的當代價值。

三份遺囑呼喊“救中國”

孫中山是廣東人,出生在今天的中山市,但他與上海淵源頗深,前後將近30次來到上海,上海可以說是他的第二故鄉。他與宋慶齡後來很長一段時間定居在上海,地點就是現在的香山路故居。

孫中山的家國情懷,具體表現為熱誠愛國、眷戀家庭:

親愛的同志,當此與你們訣別之際,我願表示我熱烈的希望,希望不久即將破曉,斯時蘇聯以良友及盟國而欣迎強盛獨立之中國,兩國在爭世界被壓迫民族自由之大戰中,攜手並進以取得勝利。

可以說,孫中山用最後一絲力氣在反覆地呼喊“和平”“奮鬥”“救中國”!

艱難籌款送親人

1894年,孫中山成立興中會,沒有太多時間和精力來照顧母親。便只能將重任託付給他的大哥、檀香山富甲一方的孫眉等人。

事實上,孫中山讀到大學畢業,家裡造新房等所有家庭開銷,都是依靠孫眉;孫中山投身革命,在道義上和經濟上,最有力的支持者也是這位大哥。

不過,1906年,孫眉因為長期支援孫中山革命事業、疏於經營,導致原來經營的農牧場破產。到1907年的秋天,孫眉不得不帶著老母,還有弟媳盧慕貞和兩個孩子回到香港九龍,過起了平民生活。但是,孫眉的妻兒等人還在美國。

1910年4月8日,孫中山母親病危。孫眉沒有多餘的錢了,不得不致電弟弟,要求匯款來接濟。孫中山知道大哥要求匯款一定是萬不得已,便趕緊籌集1000元港幣匯去,又按照大哥的囑託,催促遲疑不決的侄兒帶著在美國的家人趕回香港,甚至不惜給予種種許諾,可謂用心良苦。在信中,孫中山言辭懇切地說:

因為祖母病危,希望你們趕快動身,不要延誤,希望在祖母去世之前能夠看到你們。千萬不要讓你的祖母、父親和叔叔失望。叔叔已經費盡心力籌到五百塊錢,你用此款,希望能夠趕快從美國搭輪船回來。

但是,侄兒收到錢後,還是以錢款不足為理由,遲遲不予動身。之後,孫中山在信中又一次表達了自己的難處以及對結果的失望,同時說目前沒有能力再給他匯300元,或許以後會有辦法。

孫中山給侄兒籌到500元已是費盡心力,又說再籌300元一時無望。為什麼會如此費口舌呢?原來,孫中山歷來公私分明,否則從募集而來的數以萬計革命經費中挪用區區幾百元錢,並不是什麼難事。

1910年7月上旬,孫中山從美國轉道日本赴南洋,途經香港時本想看望老母親。不料,香港當局禁止他登岸。於是,他只得請人把雙目失明的老母親接到船上相見。不久,老母親在香港九龍病逝,享年83歲。此時,孫中山正在趕往南洋的途中,根本不可能再回來。即使回來,也無法登岸。據說,他用了一首詩來表達自己的悲痛:

孝子之心,百年不足。乃為國家,天涯海角。生不侍藥,死不憑棺。雖非我故,我則何安。

堅拒兄長當都督

孫眉是孫中山一生中的關鍵人物,被譽為反清革命的財政部長、建立民國的幕後英雄。有人甚至說:沒有孫眉,就沒有孫中山。恰恰因為如此,孫中山在出任民國臨時大總統之後,極力勸說孫眉放棄謀求廣東都督的職位,更顯得難能可貴。

早在1911年底,孫中山就勸說孫眉不要從政。1912年1月,孫中山當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這個時候,廣東都督陳炯明揚言辭職;廣東黨政各界各自推薦都督人選,其中推薦孫眉的人最多。

當時,孫眉也準備從澳門到南京去見見弟弟。一方面,他覺得自己對革命的功勞非常大,“做一個廣東都督,是綽綽有餘”;另外一方面,也出於對家鄉安寧和國家大局的考慮,需要徵詢弟弟的看法。

但那個時候,袁世凱在北京代表北洋政府,孫中山先生代表國民政府,正處於議和的關鍵時刻。孫中山公務非常繁忙,拜訪他的人都要等秘書安排。等見到弟弟的時候,孫眉一肚子的委屈需要訴說。孫中山耐心地聽了哥哥的想法,但還是勸他不要幹預政事:“你還是不適合從政,你應該做自己的事情。”這話令孫眉非常失望。

孫眉離開南京之後,推薦他當廣東都督的函電,仍然不斷地出現在孫中山的眼前。孫中山始終不為所動。在他看來,廣東是革命的根據地,選好廣東都督是非常關鍵的。後來,孫中山給孫眉發電報稱:

兄宜專就所長,專任一事,如安置民軍、辦理實業之類,而不必當此大任。

最後,直到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之職,都始終沒有讓孫眉進入政壇。

督促侄兒解散部隊

辛亥革命成功不滿。一些受害人氣憤地寫信給在上海的孫中山,反映孫昌的部下擾及鄉裡的不良行為。

袁世凱死後,孫中山下令中華革命黨停止一切軍事活動。這道命令發出前三天,他又專門寫了一封信給孫昌,要求侄兒遣散所部。

孫昌見過世面,知書懂法,在收到叔叔的信後,深知所言有理,自己部下的所作所為極為不妥,便立即按照要求把部隊遣散了。從孫中山的這封信來看,在攸關家鄉和國家的大事上,他一貫是非分明、秉公處理、毫不含糊。即使牽扯到至親,也沒有絲毫袒護之意,真正踐行了“天下為公”的理念。

後來,“辮子大帥”張勳又搞復闢。孫中山號召護法,在廣州成立護法軍政,並將孫昌招致麾下。可見,孫昌還是很有才華的。不幸的是,孫昌有一次在執行公務的時候為國捐軀,年僅37歲。孫昌犧牲之後,孫中山非常哀傷,親筆書寫“為國捐軀”的挽匾悼念,並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將其安葬在廣州黃埔公園裡。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