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術從1844年傳入中國,到1910年,60多年間,晚清竟然有三位總督受攝影術牽連而丟官。無論是攝影術發明者還是晚清政府,都始料未及。
肖像“小照”難救道光寵臣耆英
現藏於巴黎法國攝影博物館的耆英像,是1844年以法國海關官員身份來到中國的于勒·埃及爾所攝的。在給道光皇帝的奏摺中,耆英就提到他曾把此“小照”分贈英、法、美、葡四國使臣。
耆英為努爾哈赤後裔,其父祿康擔任過東閣大學士兼戶部尚書、步軍統領等要職。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期的1842年2月,耆英由盛京將軍調任廣州將軍,並被授欽差大臣,主持簽訂了《南京條約》。他本是主戰派,見識了英軍槍炮威力後,立即轉為主張羈縻洋人、委曲求全,力保民“夷”相安。他送照片給四國使臣,自然是討好之意。
他表示想收璞鼎查(英國全權大使)的大兒子為養子;與璞鼎查交換老婆的照片;他寫給璞鼎查的告別信中有“我們身雖為二,心實為一……分袂在即,不知何年何地再能覿面快晤,言念及此,令人酸惻”等語,被費正清評價為“聽起來頗像一封情書”。
耆英想把兩國公事當做家事那樣有商有量地私下解決的企圖,奉行強權外交的英國殖民者並不領情。幾年後,英國人提出入廣州城居住等修約要求,並最終釀成第二次鴉片戰爭。耆英因此被鹹豐皇帝下令自盡。
攝影術進入中國的早期,見證了兩廣總督耆英的悲涼。
假照片扳倒慈禧紅人岑春煊
將近半個世紀後的1907年,攝影術再次“大出風頭”,終止了慈禧對兩廣總督岑春煊長達7年的恩眷和岑春煊的仕途。就在三個多月前,慈禧剛剛親口對他說:“我久已將汝當親人看待。”
岑春煊獲慈禧眷顧,最初的源頭是“庚子國變”。八國聯軍向北京進發之際,時任甘肅布政使的岑春煊不顧陝甘總督魏光燾勸阻,率部星夜入京護駕,被慈禧任命為前路糧臺督辦。一路上,岑春煊對慈禧悉心照顧,鞍前馬後,為此極得慈禧太后寵信。
慈禧、光緒駐蹕西安不久,岑春煊就被授為陝西巡撫,後又出任山西巡撫、廣東巡撫。廣東巡撫未及到任,即於1902年署理四川總督。
此時的岑春煊年僅41歲,已躋身八大總督,成為晚清政壇清流派舉足輕重的人物,與軍機大臣、外務部尚書瞿鴻禨互為表裡。在1906年9月至1907年8月清政府釋出預備立憲和官制改革中,他同首席軍機大臣奕匡、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凱展開了激烈的人事爭奪,最終卻因一張假照片而丟官免職。
1907年4月29日,1個月前剛由兩廣總督調補四川總督的岑春煊,一反常規,在赴任途中未經請示即突然入京,面見慈禧、光緒,痛陳袁世凱的心腹段芝貴向慶親王奕匡兒子載振行賄買官事宜。最終,慈禧收回段芝貴署理黑龍江巡撫之旨,載振也被迫辭職。隨後奕匡、袁世凱進行了報復。
在打擊瞿鴻禨的同時,奕匡藉口廣東地方官府遭到匪徒襲劫,奏請將岑春煊急調粵督,從事剿撫。清廷5月28日免去岑春煊的尚書之職,任其為兩廣總督。
即便如此,奕匡、袁世凱仍不放過。先是授意給事中陳慶桂7月8日上折參劾岑春煊逗留上海治病、拖延上任以及“貪、暴、驕、欺四大罪”,但慈禧對岑信任猶在,參折被留中不發。
奕匡、袁世凱見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很快,一張岑春煊與康有為、梁啟超密會的照片送到了慈禧面前。康、梁乃當時慈禧最為痛恨之人,此照片一上,慈禧斷定岑春煊“結交亂黨”,對其信任大為動搖。
緊接著,惲毓鼎於8月10日上折參劾岑春煊“不奉朝旨,逗留上海,勾結康有為、梁啟超、麥孟華……密謀推翻朝局”。這些全屬誣陷的不實之詞,卻句句觸動敲打著慈禧內心的隱痛。8月12日,慈禧令岑春煊開缺養病。
奕匡、袁世凱在這場爭鬥中全勝收兵。
與康有為、梁啟超的合影,無疑是扳倒岑春煊的致命武器。慈禧不知道的是,這是一張合成的假照片,岑春煊是被冤枉的。
攝影術傳入不久,中國人就掌握了這種照片合成技術。而隨著攝影術的普及,諸如袁世凱等總督一級的大員已諳熟此技,矇在鼓裡的只有“老佛爺”慈禧。
晚年岑春煊在回憶錄《樂齋漫筆》中承認自己為假照片所害。他把賬算到了袁世凱頭上,不過,他在回憶錄中沒有提到合成照片的操辦者。而從關於此事件的眾多記載中,可以推斷:時任兩江總督的端方,是合成此次假照片最大的“嫌疑人”。
直隸總督端方也栽在攝影術下
端方憑藉攝影術助奕匡、袁世凱扳倒岑春煊。但僅僅兩年後,他自己也因為照相之事而被革去直隸總督一職。歷史的弔詭,令人感慨。
1909年6月,端方在兩江總督任上3年期滿,“蒙恩擢授”直隸總督。此時,端方剛過48歲,已“重負疆寄”8年之久,入閣拜相,前景可期。
未料4個月後,因為李鴻章之孫、御史李國傑的參劾,端方被革去直隸總督一職,完全淡出權力中樞。參折的主要內容,是說慈禧奉安大典時,端方有在停放慈禧靈柩的地面上架設電話線、派人對送葬過程拍照等違例行為。關於照相之事,李國傑在11月1日的參折中說,拍照者被拿獲後“口稱系奉直隸總督之命……”
李國傑將此事上升到駭人的高度:“當梓宮奉安之時,為臣子者搶地呼天攀號莫及,而乃沿途拍照,毫無忌憚,豈惟不敬,實系全無心肝。”慈禧侄女、光緒之妻隆裕太后獲悉後大為惱怒,以“妨害風水,破壞靈道,偷照御容,故意褻瀆”為由,將拍照者拘捕定罪,並革去了端方的直隸總督職務。此事轟動一時,史稱“東陵照相案”。
李國傑還有一個引人注目的身份——保守派官員楊崇伊的女婿。
1908年楊崇伊丁憂回原籍常熟守制,住在省城蘇州,曾“率眾持槍擅入吳韶生家,搶奪妓女,開槍傷人”。當時的兩江總督端方力主嚴辦,與江蘇布政使瑞澂合謀,奏請將楊崇伊逐出省城蘇州回常熟原籍、交地方官嚴加管束。
“東陵照相案”發生前不久,楊崇伊鬱鬱而終,年僅59歲。據說,他臨死前對令其丟官的端方還憤恨不已,留遺書給李國傑:“吾年暮,此怨今生不能報,子當為吾雪之。”李國傑此折,無疑有著公報私仇的意味。
有研究者認為,根據清《官員處分則例》,按其被參各款,端方最多被革職留任或降級留任。而且,對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這樣的股肱之臣,清廷本來也可以寬免其罪而讓其戴罪立功的。隆裕、載灃下此重手,是此前端方一再以新政元老自居,要載灃禮聘通曉憲政之員作為顧問,並奏請載灃在休息處東華門內三所聽顧問講課學習憲政。
東陵照相事件,正好給載灃整治端方提供了藉口,但也從一個側面說明,照片雖小,有時也能影響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