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總今年五十九了,身體不好,住院等待手術。誰都明白,趙總已是船到碼頭車到站,不可能繼續當老總了。而誰是他的繼任者,他的意見至關重要,甚至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這個時候做手術,醉翁之意不在酒呀!
從入院之時起,前來探望的人便絡繹不絕。跑得最勤的,要數他的幾個副手,對於別人遞上的紅包,他都是笑容可掬來者不拒如數收下,也就是這事,有人在背後送了他個綽號,叫“趙通收”。
每天,探望的人一走,趙總都會滿意地拿出紅包掂掂分量,令他最滿意的,是主管財務的副總張海,他送的紅包不用數也有一萬,是前來探望的人中最多的。接班人非張海莫屬。再說,張海鞍前馬後跟隨他多年,頭腦靈活,業務精熟,做財務工作這麼多年從沒出過差錯,更主要的,張海對他忠心耿耿,言聽計從。
趙總的心思幾個副總心知肚明,都覺著張海是公司的二把手,又是趙總的心腹,由他接任順理成章。所以,趙總不在的日子,大家大事小事都向張海彙報,張海儼然成了公司裡的一把手。
但也有不服的,這個人就是分公司的經理劉光達。
劉光達曾當過公司主管生產的副總,前年,因為在引進一條生產線的問題上與趙總意見相左,他認為公司根本不具備使用這條生產線的配套設施和條件,堅決不同意引進。
後來,趙總和張海不顧他的阻攔,一起到美國採購回了先進裝置。劉光達一怒之下辭了副總的職務,自己跑到分公司當經理去了。
劉光達是在趙總手術的前一天來醫院探望他的。別人至少帶個花籃、果籃什麼的,他倒好,空著手就來了,探問過病情後,他也不拐彎抹角,開口就問:“趙總,聽說您要推薦張海接替你掌舵?”
趙總掩飾說:“你聽誰說的?沒有的事。”
“趙總,您可要慎重考慮,掌舵的是否合格,可是關係到公司的前途和全公司數千員工的命運。”
趙總有些不高興:“那你認為張海不合適?”
劉光達點點頭:“張海一直負責財務,對生產、經營並不在行。”
趙總不快地問:“那你認為誰適合?”
劉光達說:“宋副總、馬副總都是從一線幹出來的,哪個也比張副總合適。”
趙總不怒反笑:“恐怕最合適的還是你劉經理吧?我知道你瞧不起張海,連我你也未必放在眼裡。不過,誰也不是生下來就什麼都懂,不懂可以學嘛。”
趙總緩了下口氣,接著說,“提誰是上級說了算,你如果真想當老總,就去找上級毛遂自薦去。”
劉光達說:“趙總您誤會了,我還真不是自己想當,我也知道自己在您心裡的分量,但我反對張海當一把手,一把手要懂經營管理,他一直做財務……”
趙總沉下臉,打斷他,逐客道:“你不要說了,回去吧,我心中有數。”
劉光達站起來,猶豫了一下,突然問:“趙總,您知道下面員工怎麼議論嗎?”
“議論什麼?”
“大家都說您不敢不提張海,這些年張海負責財務,錢來錢往的,您的所有底細他最知道……”
趙總感到心口一陣劇痛,一拍病床,怒斥道:“放肆!簡直是胡說八道!”
劉光達臉色不變:“我勸您還是重新考慮一下,我聽說,已經有人準備向上級反映你們的事情,到時候,可別拔出蘿蔔帶出泥……”
“住嘴!”趙總憤怒地指著劉光達,“是你要去反映吧?劉光達,你、你……你這是訛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