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展

[ 現代故事 ]

金秋時節,丹桂飄香。為了豐富市民的文化,縣書畫協會楊會長欽點王雷和劉光明國慶期間在文化館聯合舉辦一場國畫藝術展。

辦畫展可是劉光明多年來的夢想啊,楊會長本以為他會滿口答應,萬萬沒想到的是,劉光明一聽,連連搖手:“不行不行,我最近身體不好,精力不濟,還是辛苦王兄擔此重任吧!”

楊會長不解,這麼好的機會,不好好珍惜,還拱手相讓?

王雷和劉光明的國畫在小城小有名氣,但正應了“文人相輕”那句話,多年來他們表面上互相吹捧,心裡卻在暗暗較著勁比高低,誰也不服誰。按理說,一起辦畫展不正是一決高下的好機會嗎?看來,劉光明還是底氣不足。楊會長這麼一想,不再說什麼,期待地看著王雷,王雷微微一笑,一口答應了。

接下來是緊鑼密鼓的籌備、布展。王雷在國畫作品上精挑細選,但不發請帖、不備紅包、不訂宴席,僅在文化館門前掛了一條橫幅,擺了一塊製作簡單的宣傳牌,再就是印了一些觀展紀念券,畫展便如期開幕了。

劉光明暗暗發笑,五年前,王雷是工商局局長,舉辦了一場書畫展,可以說是出盡了風頭。書畫展開幕那天,鞭炮齊鳴,鼓號喧天,縣城的各界名流,來了不下兩百人,幾位政府要員也在百忙之中前來致賀剪綵,檔次和規格之高在小城裡前所未有。如今退下來了,他不搞開幕式,也不邀請官員和名流捧場,倒是有自知之明。

果然像劉光明預料的一樣,開展當天上午,只稀稀拉拉來了幾十個人,到了下午,偌大的展廳便冷清起來。

一直關注著畫展情況的劉光明看到展廳簡直可以用門可羅雀來形容,心裡很高興,這正是他想看到的結果,他就想讓王雷親身體驗體驗“人走茶涼”的冷清場面。他要讓王雷知道,當年不過是他仕途強勢,才在小城搶盡了風頭,並不是他技高於人。

下午,劉光明哼著小曲,特意來到空蕩蕩的展廳,裝模作樣地“欣賞”一番。王雷展出的國畫共88幅,有斗方、冊頁、中堂,一律用鏡框裝裱著。內容有山水、花鳥、人物,基本上都是寫意畫。他一邊看,一邊思考,嘴角不由得露出一絲嘲諷的微笑:這些作品說得好聽些,乃不拘一格有創新,離經叛道有個性;說得難聽些,乃野路子、野狐禪,與國畫正脈相去甚遠。

他心裡這麼想,嘴上卻說:“唉,這麼好的國畫作品卻備受冷落,現在的人呀,文化素養真是不高,不懂得欣賞啊!”王雷笑笑:“不急,上午才開幕,很多人都不知道,說不定明天人就多了。”

劉光明一聽,差點笑出聲來,煮熟的鴨子嘴硬,看你怎麼撐過這幾天。“希望如此,明天我再來給老兄捧場。”劉光明不陰不陽地扔下一句話,揚長而去。

說來也奇怪,第二天劉光明再來,發現光臨展廳的人果然多了起來,上午陸陸續續有上百人,下午三五成群又有兩百來人,而且男女老少各個年齡層的都有,顯然不是哪個單位組織的。他們進場後很守秩序,觀看完畢後還不忘在前臺領一張觀展紀念券。劉光明有些不敢相信,不會是步行街上的人走錯路、進錯門了吧?他悄悄在門外叫住幾個人打聽,幾個人都說:“我們就是特意來看王雷老師的國畫展啊!機會難得!”

劉光明心裡酸酸的,沒想到王雷退下來,沒有了局長的光環,作品還頗受群眾青睞,難道真的是他的作品已經爐火純青、高人一等?

第三天,劉光明忍不住又來到了展廳附近,這天更誇張,從早上開始就絡繹不絕地來了五百多人,午飯後來觀展的人更像趕集似的川流不息。一個小縣城,人們如此踴躍來看國畫展,真是前所未有。劉光明看得目瞪口呆。下午,書畫協會的楊會長來到展廳,見到如此火爆的場面,興奮得一把握住了王雷的手:“藝術就是要如此深入群眾、紮根人民,你為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做出了巨大貢獻啊!”

當時電視臺的記者正在附近採訪,見此情景,馬上舉著話筒擁了過來,現場採訪了王雷、楊會長和觀展群眾。當天晚上,劉光明就在電視新聞中看到了王雷唾沫橫飛地高談國畫藝術……

看著王雷又一次聲名大振,劉光明百思不得其解,心裡那叫一個難受啊,躺在床上生悶氣。女兒看他不好,胃口也差,下班時帶了一份他愛吃的醬鴨回來,並把一張宣傳單遞給他,開玩笑地說:“真是識時務者為俊傑,王叔退下來後為人做事很接地氣啊!”劉光明接過一看,宣傳單上寫著:“即日起,三天內凡去文化館觀看‘王雷國畫藝術展’者,可憑觀展紀念券在本店免費領取價值15元的醬鴨一份……”

劉光明這才想起,王雷的女兒在文化館附近開了一家醬鴨店。

補充糾錯
上一篇: 最近有點暈車
下一篇: 三顆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