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善泥塑,手藝沒得說,捏啥是啥。一團泥,在他手裡揉揉捏捏,竹籤戳戳點點,手掌交替著拋幾個來回,那泥團便生出一些情緒來,骨刀靈巧地在手中跳躍著,削挑按壓間,衣服的褶皺和紋飾便有了水一般流暢的動感,最後施以色彩調和,泥人便鮮活靈動起來。
匠人最擅長的是塑關公,塑關公要細心,不可馬虎大意;要利索,不可拖泥帶水;要虔誠,不可有煩躁、厭惡的情緒。揮筆時,刀刃要一絲不苟;塑造中,自身也要有俠肝義膽,刀刀凌厲,特別是在把握神情的時候,要賦予塑像超凡的氣魄,如此塑造出來的關公才極富神韻……很快,那個面如重棗、鳳目長髯、英姿颯爽的關公便有了雄視天下的英雄氣概。
匠人的絕活是可以現場發揮。過路的行人,無論男女老少,讓他捏,片刻就好。
一次,匠人將一個殺豬匠捏得極其威武,除了相貌沒變,身材挺拔,立在那裡虎虎生威。殺豬匠五短身材,原本很自卑,可看了匠人為他捏的泥像,自信滿滿……那一次,匠人得了一副豬大腸。
匠人給燒餅店的掌櫃也捏過像,掌櫃的有些吝嗇,不想付錢,便嘲諷說:“你捏的是武大郎,哪是我?”話語刁鑽刻薄。面對這種人,匠人自有對付的方法。第二天,匠人專門捏了個武大郎賣燒餅的泥人,擺在攤位上。還沒有板凳高的武大郎挑著一副裝有燒餅的擔子,高聲吆喝,樣子極其滑稽。路過的人都說武大郎像燒餅店的掌櫃。那個泥像在街上擺了很多天,引得很多人駐足觀望。燒餅店掌櫃擔心自己店鋪的生意受損,最後將那泥人高價買走了。
匠人給馬府的四小姐也捏過像。其塑像一副學生裝扮,很清純,含蓄地笑著,特別是那雙眼睛,含情脈脈,四小姐喜歡得不得了,捧在手裡不肯放下。匠人囑咐四小姐,泥人不能暴曬,只能陰乾。
四小姐沒事的時候就跑到街上看匠人捏泥像,有時會帶一些糖果、糕點什麼的送給匠人。匠人教她捏泥狗狗,四小姐捏的泥狗狗還真能吹響,一時樂得跟什麼似的。四小姐對匠人是有好感的,但四小姐就是四小姐,後來四小姐嫁給了一個外地的客商。
匠人捏泥人是為了餬口,他和那些扛活的、賣唱的、修鞋的、打把式賣藝的、拉黃包車的沒什麼區別,有時忙了一整天也未必能換來一頓飯錢。
那天,一個日本人來到匠人攤前。日本人名叫藤野,是師團長,也是禹城鬼子的最高指揮官。他讓匠人捏個泥像,不是給他本人捏,只見他從懷裡掏出一張照片,照片上是一個戴頭冠、穿和服的日本男人。看藤野凶神惡煞的樣子,匠人沒敢拒絕。
一番捶打之後,泥塊漸漸成形,再經過一番刻意的“蹂躪”,人像就捏了出來。捏得太像了,藤野一邊豎起大拇指,一邊朝那尊泥像恭敬施禮,稱那個泥像為天皇聖上。匠人這時候才知道他捏的這個泥人是日本天皇裕仁。
匠人說,泥人還沒有完工,還剩一道工序。匠人在泥像的衣領和袖口上用骨針刻畫了一些紋飾,然後才交給藤野。
藤野將那尊泥像擺放在居室中,每日朝拜。
秋後的螞蚱能蹦躂幾天呢?被鬼子欺壓了多年的禹城百姓終於要見到曙光了。
八路軍圍攻禹城的時候,藤野惶惶不可終日。面對那個泥像,藤野拜得更勤了。這天,正朝拜時,一發炮彈落在了院子裡,泥像從神龕上掉落下來,摔成了幾塊。
藤野一臉沮喪地捧著泥像,不知如何是好,突然他發現泥像斷裂的袖口中隱藏著幾個漢字,字型細如髮絲,猶如鏨刻的紋飾。仔細辨認後,藤野認出了那幾個漢字:倭寇必敗!
這天剛好是1945年8月15日,是日本天皇裕仁宣佈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