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舅隨禮

[ 現代故事 ]

公路局周局長的女兒要出嫁,忙壞了周太太。照風俗,新婚第三天要回門,要請親朋好友到家中吃宴席。周太太和兒子小周寫起了請帖,在請誰不請誰這件事上大費周章。

問題出在周局長身上,周局長今年剛升了公路局一把手,社交圈子陡然廣闊,不是原先可比的。照周太太的想法,就是去飯店擺上五十桌,也沒有坐不滿的道理。開銷雖然大,這份子錢也多啊,可週局長偏偏對著幹,說什麼要響應移風易俗的號召,把回門宴地點放在了農村老家,只擺十桌酒宴,至於請的人,自然要精挑細選,非至親好友不請。

周太太的兒子小周剛寫下“舅舅劉斌”四個字,周太太就火了,一把搶過請帖,三下兩下撕了,對小周說:“你真是好了傷疤忘了疼,還記得你結婚那天,他給你出難題的事嗎?”

這話說起來就長了,八年前,小周結婚,那時候周局長還是小科長一個,大家都叫他老周,小周的老舅劉斌卻是財大氣粗的老闆。婚宴上,按照風俗,小周要帶著新娘子向來客敬酒,而老舅在來客中輩分最尊,需要第一個敬。可是小周不懂這些,他是按照年齡來的,頭一桌年紀最大的是一個伯伯,他就端著酒過來了。這個伯伯也不懂這些繁文縟節,接過來喝了。可到了老舅這裡,他的臉色就不好看了,認為自己不受尊重,沒喝這酒,轉臉出去了。這還不算,在隨禮的時候,他又出了個妖蛾子,隨禮只出了三百八十八元。

在本地,隨禮有這樣一個規矩,老舅出的錢一定要獨佔鰲頭,必須最多,別人再有錢,也不能壓了老舅,於是,其他親戚朋友只能往少裡出。而按照當時情況,舅舅是要出五千到一萬的,這樣別人跟少了不好看,自然水漲船高。可老舅這麼一攪和,最後一算賬,周家辦婚事還虧了。

即使是八年前,辦婚事也不能虧啊,不說錢的事兒,面子也過不去,周太太就記恨上她這個哥哥了。半年後,老舅得重病住進了醫院,老周想去看看,被周太太堵了門,不讓去,話也說得狠:“你要是敢去,我就跳樓去!”得,老周本來就是“妻管嚴”,只好呆在家裡,直到夜晚上夜班才能出門。

再往後,兩家可謂老死不相往來,如今即使老周成了周局長,周家要嫁女兒,周太太還是不願請哥哥上門。他要是在酒宴上再出點什麼花招,指不定會鬧什麼亂子呢。

有句話叫怕什麼來什麼,這一天是女兒回門的日子,新郎官和新娘子都進了屋,周局長和周太太在門口迎接親朋來客,第一位客人是坐小轎車來的,不是別人,正是老舅劉斌。

劉斌已經是六十開外的人了,嗓門依然洪亮:“不歡迎我嗎?外甥女出嫁,我是來隨禮的。”

周太太心裡“咯噔”一下,真是怕什麼來什麼,沒送請帖也來了,這叫不速之客!還是周局長見多識廣,立刻說:“誰說不歡迎?快往裡請!”

按風俗,回門宴要先在門口隨禮,再進屋吃飯。這位老舅來得早,徑直走到門口登記隨禮的小桌子前,遞上一個貼著喜字的大紙盒,說道:“老舅送新人棉被一套,祝新人和和美美,溫暖和睦!”

棉被?周太太以為自己聽錯了。這都什麼年月了,還有送棉被的?以往確實有這個風俗,送棉被、送臉盆什麼的,可現在是什麼行情了?就拿當舅舅的來說,給一萬塊現金的都有的是!

再看劉斌,送完棉被就往屋裡走,周局長竟然頭前帶路,往裡面讓。周太太再也忍不住了,一拉周局長的手,悄聲問:“你怎麼還讓他往裡走?這是又搞事情來了!”

周局長微微一笑,悄悄說:“你哥啊,是我打電話專門請來的。”

補充糾錯
上一篇: 銀鐲子
下一篇: 蒼鷹是我女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