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算

[ 現代故事 ]

王小二遇到難題了。

工民建大學畢業的王小二原來就職於一家大型建築企業,經過多年的歷練,積累了一些資源,便建立起了一家建築公司。 不知道水深淺的王小二,透過努力搞到了灣區中心的某工程施工權。 歷經三年的千辛萬苦,終於把工程做完,並且透過了多方聯合驗收,交付使用。

施工過程中,部分變更工程都是相關部門管理人員一句話,建設方和監理都強制要求落實,既沒有部門檔案也沒有個人簽字,這樣的事情後期補資料很難,沒有依據結算款項。 王小二眼看著遭受經濟損失,淚往心裡流。

荒唐的是工程已經驗收並使用三年了,居然工程量變更單的流程還沒有走完。 每一個變更單都需要二三十厘米厚的紙張資料,幾十個人的簽字,多個部門的蓋章, 一個變更流程走下來,辦事人員脫了一層皮,施工老闆掉了幾斤肉,白了許多頭髮。 好不容易搞完變更流程,又要進行材料調差稽核:需經過監理公司稽核、代建方稽核、建設部門稽核、第三方稽核。 最可笑的是合同規定的材料調差只有主材,即鋼筋、混凝土、水泥,大量鋼結構鋼材不認,原因是他們認為鋼材只適用於鋼筋,鋼板及鋼柱不屬於鋼材。 這是缺乏常識呢? 還是故意刁難呢? 還是有關部門無人擔責、不作為呢? 經過半年的折騰,實在找不到理由後,有關部門給了答覆:你們可以申請定額站複核解釋,但這樣下去至少要一年。 王小二想,這樣的辦事風格沒有三年也要兩年,想想自己幾千萬元的事不能因為幾百萬元的事而耽誤,就再次咬牙算了, 同意減少幾百萬元,並簽下了材料調差金額合同。

所有變更流程走完便可以向財政局遞結算資料,進行第三方複核了。 於是,按照建設方前期提供的結算清單資料簽字、蓋章完畢,王小二把歷時三年整理的八大箱子簽字、蓋章完畢的資料上交了。 可是,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兩個多星期過去了,沒有下文。 一催再催,辦事人員答覆:很忙,並且說整個灣區中心兩千多個工程都沒結算呢,你們算快的了, 我們不是為你一個公司服務的。 因為擔心擔責,負責複核的第三方在第二天還發個通知過來: 按照新要求,需要補充大型機械錶、營業執照及資質證書。 並且附帶過來一個加蓋建設部門單位公章的函件:請在兩個星期內遞上完整的資料,否則結算延誤,責任自負。 這倒打一耙的行為讓王小二欲哭無淚,他多次投訴,得到的也僅僅是瞭解一下情況,然後就不了了之。

整個資料整理完畢, 三十多人簽完字, 多個部門蓋完章, 六個月又過去了(這期間相關部門還多次發文推責)。 王小二心想,這次總沒問題了吧。 誰知道第二天有關部門又發來一封函件: 園林綠化要統計數量,並且簽字蓋章。

憤懣和委屈湧上王小二的心頭:你們前面為什麼不一次性要求完畢,交代清楚? 憤懣歸憤懣,牢騷歸牢騷,但是想到結算已經快接近尾聲了,還是忍吧, 繼續努力按有關部門要求的去完成。

又六個月過去了, 園林綠化統計都簽字蓋章完畢遞交上去。 兩個多星期後,有關部門新的函件發來了:要求現場複核尺寸, 尺寸不對的要變更圖紙。

王小二聽到訊息後再也忍不住了:施工不是按照圖紙施工的嗎? 結算不是按照圖紙和現場結算的嗎? 你們那麼多部門稽核數量, 尺寸不對是怎麼複核的? 依據在哪裡? 既然懷疑現場尺寸不對,為什麼不在各方稽核數量的時候提出來並處理? 為什麼等到所有結算資料整理完畢、蓋完章才說這些? 是不是還要從頭複核? 所有資料還要從頭整理、簽字、蓋章再來一遍嗎?

經過三年多的跟蹤還依然不知道何時是盡頭的結算,揹負著沉重經濟壓力和銀行欠款的王小二,看著那個已經建設七年多的工程, 慢慢地走上了樓頂,他真想縱身一躍……這時,王小二的手機響了,是愛人打來的。

補充糾錯
上一篇: 晚餐課堂
下一篇: 鞋(世情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