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毛雪片

[ 現代故事 ]

鵝村四面環水,湖蕩縱橫,每到夏天,連片接天的荷葉由遠及近,一路湧來,將村子包裹得密密匝匝。那翠綠的荷葉如一把把高擎的傘兒,那嬌豔欲滴的荷花,或藏身荷葉叢中,或探出頭來張望,那微卷的粉邊,如美人羞紅的臉。於是這蓮藕便有了一個好聽的名字——“美人紅”。“美人紅”出粉率高,是製作當地有名的藕粉——“鵝毛雪片”的首選原材料。

說起“鵝毛雪片”,還真有點來頭。傳說南巡,途經鵝村,正逢冬季,他與紀曉嵐看見路邊農戶晾曬的藕粉片片雪白飽滿,似細碎瓊玉,熠熠發光。乾隆皇帝品嚐後讚不絕口,對紀曉嵐說:“立即通知縣令,將這鵝毛雪片般的藕粉定為貢品。”自此以後,這“鵝毛雪片”就走進了皇宮,成了皇室的御用貢品。

每到“美人紅”上市的時節,鵝村家家戶戶都搗藕做粉,用來招待賓朋或饋贈親友。古人曾將製作藕粉的工序總結為“搗藕於石舀中,以布濾其汁,及其澄清,取下澱之粉曬乾之”,看似簡單,每道步驟都有難以掌握的技巧。在鵝村,敢用“鵝毛雪片”這個名號的只有老李家,人家是非遺。

近些年,隨著鄉村遊、養生熱的興起,“鵝毛雪片”更成了香餑餑。老李將自家小院修葺一下,臨街的前院開了個門臉,專賣自家的“鵝毛雪片”藕粉。見老李賺錢了,很多人來拜師學藝,老李冷冷地回:“祖傳的手藝能外傳嗎?”

老李隔壁鄰居大林家大女兒腦癱,離不開人,這兩年又生了個小子,小子才蹣跚學步,更離不開人。讓老婆荷花一人照顧倆孩子,大林不放心,他沒有到城裡打工,就在家周邊找點零活,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荷花見老李家藕粉賣得好,也叫大林做點藕粉讓她放門口賣。大林雖會做藕粉,那也是做給自家人吃的,好醜沒人嫌,一下子要拿出去賣,還要跟老李家的藕粉叫板,大林哪有那底氣。

荷花悄悄將大林做的留著自家吃的藕粉放在門口凳子上,看看是否會有人買。一連好多天都無人問津。

有一天,老李從外面回來,荷花沒有注意,等老李走到她跟前才發現。想躲也躲不開了,只好哆嗦著叫了聲:“李叔……好!”老李看了一眼凳子上的藕粉,沒吱聲,回家了。荷花像做錯了事,挺內疚,收了攤。

過了兩天,荷花又悄悄將藕粉拿到村口,在那裡擺了個攤,仍然沒人買。就在荷花徹底失望準備回家時,來了一輛車,車上下來一中年男子,自稱姓錢,問荷花賣的藕粉是不是跟老李家的一樣,純手工的。荷花連忙拿出一小包,並說:“錢老闆,您放心,我男人打小就學做藕粉,做了十幾年了,跟老李家的比不分上下。全手工,價格才有他家的一半。”

錢老闆開啟袋子看了看,聞了聞,問荷花:“手上有多少貨?我全要了。”

荷花說:“大概五六斤吧。”

“就這點貨還出來做生意,太少了。”錢老闆不屑地說。

“錢老闆,要不這樣,我家裡的先給您,明天叫我男人做,最多十天半個月就能有貨,再給您送去。”

錢老闆跟荷花回家拿了藕粉,叫她先做100斤試試,並給荷花1000元定金。

晚上,大林回來,荷花開心地告訴大林,叫大林第二天就去買藕做粉。

第一批粉順利地交貨了,拿到錢,荷花買了一點肉,還買了瓶酒,晚上全家好好慶祝了一下。

沒過幾天,錢老闆給荷花打電話,要追加100斤藕粉。

大林夫妻連忙行動起來。藕粉做好後,荷花叫大林給錢老闆送去。晚上,大林垂頭喪氣地回來了,車後座上還馱著藕粉。荷花連忙問咋回事,大林沒好氣地說:“我不想賣給他。”

“你是不是腦子壞了,人家錢老闆給錢買你的藕粉,你咋不賣?”荷花大聲叫道。

“昧良心的錢,咱不賺。”大林說。

“昧良心?咋昧良心了,這是咱們辛辛苦苦做出來的藕粉,又不是偷來騙來的。”荷花被大林的話搞糊塗了。

“不是我們昧良心,是錢老闆。他拿我們的藕粉冒充李叔家的,包裝袋都跟李叔家的一樣。我賣給他,不是跟他一起騙人,砸李叔的牌子嗎?”大林說完,低著頭蹲在邊上嘆息著。荷花聽完吼道:“你管那麼多幹嗎?”荷花哇的一聲大哭起來,她一哭,倆孩子也跟著哭起來。

老李夫婦聽到大林家哭聲一片,連忙過來看看。進院子問大林情況,大林就說了。老李看看坐在地上哭的荷花和蹲在邊上哭的大林小兒子,再看看癱在椅子上,嘴角流著口水,眼中含著淚的大女兒,不覺一陣心疼,他拍了拍大林說:“大林,你想著叔,叔這麼多年都沒有想過你,叔愧疚呀。明天就來跟叔學吧。”

補充糾錯
上一篇: 金馬駒
下一篇: 嚴大爺賣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