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螺螄

[ 現代故事 ]

金花和銀花只相差一歲,小的時候長得幾乎一模一樣,同樣漂亮,都當得起“花”之名,經常有人誤認為她們是雙胞胎。

可世事弄人,結婚後,她們的命運隨著丈夫有了不同的走向。金花嫁了大自己五歲的耿彪,漁民,身手敏捷,傳承家中衣缽養魚摸蝦,日子過得倒也安穩。金花經常與丈夫同出同進打魚,面板漸漸被風吹黑,活脫脫變成一個漁娘。這個漁娘倒也勤快,不只輔助耿彪打魚,空來還耙螺螄、剪螺螄、賣螺螄,這副業錢雖然不多,卻像源頭活水汩汩地接濟著這個普通的漁家。

而銀花嫁了比自己還小一歲的龍飛,龍飛頭腦靈活,不願意在漁村裡幹活,起先做做小生意,漸漸有了底子,後來創立了龍飛達電子公司。銀花也一副老闆娘派頭,波浪卷長髮,香氣逼人,燙金花紋的連衣裙,梳妝打扮的技藝越來越精湛,妖妖嬈嬈,娉娉婷婷,腔勢堪比明星。

漁村人不由在背後議論,得出共同的結果: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都怪命運弄人,誰叫金花找物件的時候不睜大眼睛呢?

更讓村民驚訝的是,耿彪竟然患上了肝癌,家中那點子存款怎當得起這樣的事?情急之下,金花叩開了銀花的家門,要借錢,銀花甩一甩飄香的長波浪,若有所思地說:“金花姐啊,我說句不中聽的話,你把再多錢砸這洞裡也沒用,姐夫這得的是絕症啊,絕症就是無底洞,他家有遺傳史,你這幾個小錢還不如省著將來給你兒子耿晨用。你要真想把錢用在救命上,我就借你兩萬塊,不過,我覺得你這種投入是沒有意義的。”金花含淚收下了兩萬塊。

銀花說的話還真像讖語一樣,不久耿彪走了,錢都打了水漂。丈夫已去,金花一個人無法打魚了,她思來想去,覺得在漁村她唯一能做的事情是耙螺螄、剪螺螄、賣螺螄。銀花又一次發話:“你這靠一網一網耙,一粒一粒剪,一斤一斤賣,能掙多少錢啊?還不如打工,早點創業,說不定還能像我們龍飛那樣呢。”

村上的人都認為銀花說得對,她畢竟是有眼光的人,要不怎麼會把龍飛調教得那麼出息呢?成功的男人背後的妻子必定有過人之處的。

金花這回有點擰,愣是咬緊牙關走自己的路,一走就決心走到底。她走了一條與大家完全不同的路,人家是見村邊工廠越興越多,紛紛棄漁從工,她卻每天提著簍子到小河邊去耙螺螄,一心一意地想把剪螺螄這種不登大雅之堂的事幹成她掙錢的大業。能有多大?銀花在背後掐指算過:“金花真是傻透頂了,成天耙,也耙不了多少螺螄,一顆顆剪,即便是僱人來也發不了財。”

金花確實沒有發財,她賣螺螄所掙的錢僅夠維持生計,給耿晨交學習費用也經常是拆東牆補西牆。最讓人想不通的是,別人家晚上都讓孩子在學校上晚自習,爭取更多的時間學習,而她卻讓耿晨在家裡晚自習,有時她來不及剪螺螄,還讓耿晨幫襯。

第二天,耿晨騎車上學,金花獨自挑著沉甸甸的兩大籃用清水養了一晚的螺螄趕早市,守上半天賣完回家,常常是連大餅都不捨得買一個。回到家,開水淘飯糊弄一下,就又一頭扎到小河邊耙螺螄,她的世界裡只有耙螺螄、剪螺螄、賣螺螄,一小點錢能存起來是她最大的欣慰。她的背越來越彎,她的身形越來越瘦。村裡頭許多漁民都已經走上岸,搖身變成了工人,只有她還在堅守這份工作。螺螄是自然產出的,不需要成本,金花的勞動報酬是純收入,不過,以粒計算,每一粒的收入微乎其微。但金花不怕,因為市場上總有人愛吃,飯店裡總有人收,就衝這,她咬定青山不放鬆。

耿晨高中畢業的那年,金花成了村裡的名人,不是因為她剪螺螄,而是她這樣一個靠著剪螺螄餬口的人竟然培養出一個大學生。

這回,銀花怎麼也想不通,自己花了那麼多錢讓兒子龍鵬到處補課,兒子卻始終不愛讀書,而這耿晨讀讀書、剪剪螺卻考上了名牌大學。

村裡又有人總結經驗:“金花培養耿晨,靠的是剪螺螄精神。”

要說這剪螺螄精神,就是吃苦和堅持的精神。在吃苦和堅持中,金花的背彎了,但在人們的眼中,她的背挺得最直。

補充糾錯
上一篇: 落葉紛紛
下一篇: 雨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