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一碗傳奇

[ 現代故事 ]

一、夜幕下藥店遭劫

湯一碗藥店憑著專治跌打損傷的祖傳秘方,在泰昌街一直名號不倒。這一代的名醫叫程梅壽,不光傳承了祖上的製藥技藝,他還在京城讀過幾年中醫專科學校,研究製出了膏、丸、貼系列,讓湯一碗老字號藥店聲名更加日隆,並把生意做到了關內。

這天掌燈時分,程梅壽老先生送走最後一位客人,勞累了一天,正要在寬大的醫堂內走兩趟拳——這也是湯一碗藥店祖傳的做法,為病人把脈問診一天,一坐就是十幾個小時,累得腰痠背痛,每天傍晚打烊後,走上兩趟拳,既可舒展筋骨、鍛鍊身體,又可當成養生的手段,也是中醫醫武一體的淵源。程梅壽擺好站樁姿勢,雙掌剛要從肋下送出,只見門板縫裡突然伸進一個弧形上翹的刀尖,在燈光下閃著賊亮的寒光。

此時,藥店夥計趙慶上完門板正要離去,被突然出現的刀尖一時嚇得臉色突變,指著刀尖對程梅壽說:“先生,這……這,像東洋浪人的刀、刀……”

程梅壽把雙掌徐徐送出,說:“哼,看來是來者不善呀。好,開門吧。”

趙慶就要去卸門板。這時,門板突然一陣劇烈的搖晃,接著“砰”的一聲爆響,門板向醫堂內飛來,程梅壽輕輕地接住,用手一推,門板滑向趙慶懷裡。

一個東洋浪人一步跨進門。程梅壽認得,這人同一群東洋浪人已經在泰昌街遊蕩了很長一段日子,因為左邊顴骨上有三個明顯的刀疤,大夥都叫他高吉三刀。此人一臉怪相,加上一身髒兮兮的武士服,實在令人討厭。他朝程梅壽伸出大拇指,陰陽怪氣地說:“程先生不僅醫術高明,武功也大大的這個。”

程梅壽斜睨了高吉三刀一眼,不緊不慢地坐回把診的椅子上,端起案上的茶杯,抿了一口,把一片茶葉吐到地上,不屑地說:“貴國一向以禮多著稱,閣下怎麼幹起撬門別窗的勾當!”

高吉三刀向程梅壽鞠了一躬,嘟囔道:“請程先生海涵,事情緊迫,在下失禮了。”

據高吉三刀說,這天下午,他們在泰昌街一個地方集會,不想發生誤會,幾個東洋浪人相互動起刀來,其中三人失血過多,已經不省人事,他想請程先生親自救治。

程梅壽冷笑一聲,用碗蓋颳著茶碗裡的茶沫,朝櫃檯上抬抬下巴:“那裡有專治刀傷的膏藥,盡取自用。”

湯一碗藥店自開店以來,有個方便病人的善舉,每天熬製一鍋藥湯,擺放在醫堂內,凡病人需要,可以自取一碗,或當場飲下,或用於清洗傷口,店裡分文不收,藥店也因此得名。程梅壽執掌藥店後,效仿祖上,把研製出的膏、丸、貼等藥劑,每天拿出若干,擺放在櫃檯上,供人取用。

高吉三刀顯然瞭解湯一碗藥店的規矩,他看也沒看就搖了搖頭:“這個的不用,我們只想請程先生親自走一趟。診費大大的有。”說罷,把一個裝滿“袁大頭”的錢袋扔到櫃檯上。

程梅壽看也不看站起身來。高吉三刀以為程先生要跟他出診,急忙躬身伸臂,做出一個請的架勢。程梅壽哼了一聲,卻轉身朝醫堂通向後院的房門走去,向趙慶說了聲:“送客。”並順手關上了門。

見狀,高吉三刀舉起東洋刀向門上劈去。趙慶迅速用門板朝高吉三刀的刀背點了一下,刀刃一下子砍到牆上,把牆壁砍出一道很深的刀痕。

見高吉三刀如此撒野,趙慶飛快地閃到他的背後,雙手抱緊高吉三刀的腰部,想用摔跤的辦法將這個瘋魔制服,可用了幾次力,都沒能把他摔倒。高吉三刀一個下蹲,使出東洋人擅長的相撲功夫,把趙慶一下子壓在身下。趙慶雙手齊出,連喊帶罵,朝高吉三刀的臉上猛打猛揍,打得高吉三刀嘴歪眼黑,不住聲地亂叫。

眼看趙慶就要得手,突然從門外黑暗處躥進兩個東洋浪人,一個揮刀朝趙慶胳臂上砍去,一個拉起鮮血糊了滿頭滿臉的高吉三刀,然後在櫃檯上取了刀傷膏,挾持著趙慶,消失在冰冷的黑夜。

補充糾錯
上一篇: 種瓜得瓜
下一篇: 凌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