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州城西有一條古玩街,隨著旅遊業的發展,來這“淘寶”的人絡繹不絕,逢雙休日更是車水馬龍,接踵而至。
在這些淘寶的人當中,有一個戴眼鏡,穿著古樸整潔,身材瘦長、精神矍鑠的老人。老人姓伊,據說曾是一位大學教授,是個行家,好賴東西一眼便知,人稱“一眼準”。
前年,古玩街來了一位六十出頭的農村老頭,老頭有一塊不大的翡翠毛石,叫價兩萬。一些翡翠愛好者,紛紛上前觀看,可惜的是毛石表面佈滿了像棉花一樣的斑點。
翡翠講究的是質地純粹,一個斑點就是瑕疵了,何況還那麼多?所以大家看一眼,紛紛搖頭走人。當然也有個別人嘲笑道:“一塊廢料,竟拿來當寶貝,還要兩萬塊?鄉巴佬想錢想瘋了。”
老頭看在眼裡,聽在耳裡,陰沉著臉大口大口地抽菸,濃濃煙霧在眼前繚繞。眼見人們漸漸散去,最後狠狠地將菸蒂向地上一扔,不由嘆了口氣。
風陰冷地吹著,像是要下雨的樣子。老頭站起身來準備收拾回家,但又有些不甘心,一雙渴望的眼睛向四周望了望,不由心頭一熱。只見一個七十來歲的瘦高個邁著方步正向自己走過來。不用說,這瘦高個正是一眼準。一眼準是聽到人們的議論,特地前來看毛石的。他走上前拿起毛石看了一眼,便問老頭價碼多少?
老頭忙答道:“這是祖傳之物,只因老伴住院需要一筆錢,無奈之下才拿出來變賣。大哥如果真心想要,您看一萬五怎麼樣?”見好不容易來了個問價的,老頭便用了這商量的口氣。
一眼準摘下眼鏡,掏出擦鏡布邊擦著鏡片邊說:“光憑這塊毛石一千五恐怕也無人問津。”
“那……那……大哥能出多少?”老頭小心翼翼地問。
一眼準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問:“你老伴什麼病?大約需要多少錢?”
老頭說:“她肚子里長了個砣砣,要開刀做手術,醫生說除報銷部分外,還要兩萬。”
一眼準重新戴上眼鏡說:“好吧,我出三萬。”
“什……什麼?三……三萬?”老頭怕聽錯了,結結巴巴地問了一遍。
一眼準笑道:“不錯,三萬,祝你老伴早日恢復健康!”言畢,請老頭和他一起去附近銀行取現。
老頭拿著三萬塊錢高興得不得了,一個勁念著:“好人,好人!這下老伴有救了!”
老頭從銀行出來,又抬頭看了看天,剛才還陰沉沉的天空,不知什麼時候露出了笑臉,一縷陽光照射在身上,暖洋洋的。
見老頭興高采烈地向醫院方向走去,一眼準回了家。其實,一眼準買這塊毛石心裡沒有勝算,只是出於同情心而已。
晚上,一眼準在燈下仔細觀察,想著這塊毛石到底雕刻成什麼物件,才能讓其發揮超凡脫俗的作用。如果按照傳統思路,須採用鏤空的雕法,將棉點剔除,可這塊毛石上的棉點太多了,全部鏤空勢必難成一個好物件。也就是說,弄不好,三萬塊錢會血本無歸。
一眼準無愧是讀書人,端詳之時,突然發現這塊毛石一些部位在燈光下晶瑩剔透,那些棉點似星星閃耀,頓時眼前一亮,自然而然吟出一首唐詩:“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吟罷,拿起筆,在紙上畫了一幅雪夜深山投宿的圖畫,那棉點,在他的筆下變成了點點雪花。
次晨,一眼準便去省城找到了他的一位玉雕師朋友。他拿出毛石和圖紙,對玉雕師說出了自己的設想。
玉雕師一看二聽,笑道:“也只有你才有這樣的眼力!這樣的創造!”
半個月後,一款名叫《風雪夜歸人》的翡翠掛件面世。這個極富詩情畫意的名字引來不少愛好者前來欣賞,人們無不為一眼准將瑕疵變成詩作的創意讚歎。
一傳十,十傳百。廣東一位愛好收藏的公司老闆得知了,好說歹說,以一百萬元高價要去了《風雪夜歸人》。訊息再次傳開,一眼準的名聲在當地更是如雷貫耳,家喻戶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