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下午,我和妻子出來逛商場。
就在進商場的路上,我看到一個擺地攤的人。她頭上裹著圍巾,身邊還放著一條扁擔,面前擺著兩個編織袋子。
一看就知道,這是山裡人下來賣特產了。
我們這裡不遠的郊外,就是一座山,經常碰到有山裡人挑著東西來賣的。山路崎嶇難行,不能通車,下山來的都是挑著個擔子。由於山裡產的東西,口感好,品相也不錯,屬於天然無公害,一般都很好賣。
我不禁停下步子來看:那兩個編織袋子裡都是核桃,那些核桃處理得很乾淨,大小都一般,顏色也好看。這是上等的核桃,我動了心,想買點,就問:“核桃多少錢一斤?”
她馬上說:“大哥,十塊錢一斤。”
這核桃有點貴了,可還沒等我說話,妻子就搶過話來:“怎麼這麼貴呀,我們這裡都是七塊錢,你賣不賣?”
妻子說得有點低了,可她卻很堅定的樣子。
可山裡人卻說:“大姐,這是我們山裡的核桃,好吃著呢。”
妻子說:“就是山裡貨,也不能漫天要價吧,你要隨行就市才能出手。”
可山裡人就是這麼犟,始終堅持她那個價。妻子就拉住我的手,示意靠靠她的價。妻子買東西是有講究的,買什麼東西,先講一陣子價離開,等過會兒回來,那買主一定會主動降價的,這就叫“靠價”。
我拗不過妻子,走了。
我們在商場裡一轉就是幾個小時,妻子買了一大堆東西,我手裡提著肩上扛著的都是東西。商場的核桃,雖然便宜點,質量卻明顯不如山裡人的。
等我從商場出來,日頭都有些往西偏了,返回去的路上,我又看到那個擺攤的山裡人,她還是坐在那裡。我的腿不由自主地又向她邁了過去。
我看到那核桃已經賣出些了,就問:“這核桃多少錢了,給個價吧。”
山裡人認出我來,說:“大哥,還是十塊,我賣東西從不說謊的,說多少是多少。”
妻子的“靠價”第一次不管用了,就在一旁說:“哪裡買不到核桃,非要買她的嗎?”
可我也來了犟勁,堅決地說:“一共多少,我全要了。”
山裡人很麻利地把剩下的一點核桃倒在袋子裡,說:“大哥,這些就按十斤賣給你吧,你保證不吃虧。”
我手裡拿著東西,騰不出手來。妻子不情願地交了錢,可拿過核桃來一掂量,臉上卻有了笑意。
買下核桃,妻子轉身又去菜場,說有東西忘了買。
等妻子一進菜場,就急著借商戶的電子秤,把核桃放到秤上,結果顯示的是十三斤多,足足多出三斤。妻子得意地說:“我掂量著這核桃就不少,看來那山裡人不識秤呀。”
我卻說:“這是山裡人實在,他們賣出的東西都是多給的。”
我突然有一種衝動,再給那個山裡人三十塊錢,她出來一次不容易,不能讓山裡人吃虧。
可等我再走到那裡,那塊地方卻空了,我心裡就一陣愧疚。
我知道山裡人的苦,因為我就是大山裡出來的孩子。他們挑下那點貨來,還要趕在天黑前賣完,再買點日用品趕回去。天越黑,山路越不好走。這個山裡人,家裡一定有幾個孩子等著,她挑點核桃下山,賣了還要買點生活用品,等趕到家裡,天不知有多黑了呢。
回到家裡,妻子又提起山裡人的事,說:“你說山裡人是不是死心眼呀?真不會做買賣。這核桃要是按十四斤賣,就是降點價,稱低一點,誰也不會計較。那樣賺得錢還多,還出手快,可她非要靠那個價,不也沒多賣錢嗎?”
我卻說:“你還是不瞭解山裡人,這就是山裡人的實在。”
我就跟妻子講了山裡人的實在:山裡人就是這樣,我寧可多給你點,但價格不能降。因為他覺得他的東西就值這個價,不會為了出手快,而降低價錢,更不會為了多賺錢,而使出一些手段來。
妻子不言語了,看來她也被山裡人的實在感動了。
又過了幾天,妻子下班帶了兩捆菜回來。我問:“你買這麼些菜乾什麼,能吃得了嗎?”
妻子說:“我又碰到那個山裡人了,我買她菜,她非要再給我一捆。還說‘那個大哥上次買我核桃,你又買我菜,你們是老客戶了,多給你點。我們只是買過他一回東西,就成熟人了,這山裡人,真實在呀。”
我笑了,心想:山裡人的實在,你才知道一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