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深山裡的電臺

[ 現代故事 ]

艱鉅的接替任務

延安新華廣播電臺於1940年12月30日開始第一次正式播音:“鐺……鐺……鐺……剛才最後一響是上海時間19點整,延安新華廣播電臺XNCR現在開始播音,請記住,我們的頻率是波長61米,周率4940千周……”這是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建立的第一座廣播電臺。電臺呼號為“X-NCR”,“X”是當時國際規定的中國無線電臺呼號的英文字母,“NCR”是“新中國廣播”英文“New Chinese Ra-dio”的縮寫。

無論是抗戰時期,還是解放戰爭期間,這個由中國共產黨建立的第一個紅色電臺,面向國內外聽眾,深入宣傳中共的工作路線、方針和政策,傳播根據地的資訊,像一名傳遞真理的使者,讓人們看到了黑暗中的光芒,被國民黨統治區的聽眾稱之為“茫茫黑暗中的燈塔”,團結了眾多愛好和平、反對戰爭的國內外同胞。

1946年6月,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全面內戰爆發。11月,國共談判破裂,和平談判大門已被蔣介石關閉,而延安方面也對此做好了準備。12月底,延安給晉冀魯豫、晉察冀、晉綏解放區發電:蔣介石將要大舉進攻延安,延安新華廣播電臺播音不能中斷,要設立後備電臺,抓緊做好接替廣播的準備工作。

1947年3月,國民黨胡宗南部集結20多萬大軍,進攻陝甘寧邊區,毛澤東等人不得不暫時撤離延安。而延安新華廣播電臺(以下簡稱延安電臺)為躲避敵人,也遷至了陝北瓦窯堡(今子長縣),並於3月21日改名為“陝北新華廣播電臺”,播出時間僅限於晚間。

考慮到一旦電訊中斷,新華社的發稿也將停頓,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陸定一給晉冀魯豫中央局宣傳部發電:“中央決定暫時撤離延安,各根據地只有晉察冀和你區有廣播電臺可以接替……除重要文章和重要訊息由中央編寫或審查後發你們播出外,日常電臺口播和新華社文字廣播全由你們接替。”不久,中央宣傳部又給晉冀魯豫軍區去電,告知其晉察冀軍區由於發電裝置受損,已無法按計劃接替電臺。於是,接替陝北新華廣播電臺(以下簡稱陝北電臺)播音的任務便落在了晉冀魯豫軍區通訊三處副處長王士光帶領的邯鄲新華廣播電臺(以下簡稱邯鄲電臺)身上。

自從接到任務以來,王士光他們每晚都注意收聽陝北電臺的播音。然而就在3月29日晚,陝北電臺並沒有像往常一樣按時播音。行事敏銳的王士光馬上意識到,陝北電臺可能出現問題,被迫停播了,必須馬上接替。可是,當時既未接到上級指示,也沒有收到陝北電臺的稿件,如果層層請示,恐怕就得好幾天,當下應該怎麼辦?是等待中央的指示還是立刻主動接替陝北電臺播音?“決不能讓黨中央的聲音中斷!”王士光與身邊同事們商議後,果斷作出決定:立刻接替陝北電臺廣播。

但是因為手頭沒有播報稿件,只能暫時宣佈電臺出現了故障。於是在接下來10多分鐘的時間裡,邯鄲電臺播音員柏立在電臺裡反覆口播:“陝北新華廣播電臺XNCR,由於機器發生故障暫停播音,明天再見……”當晚,邯鄲電臺臺長常振玉等人連夜組織稿件,以備第二天晚上能夠接替陝北電臺正常播出。

3月30日晚7點整,王士光等人會集在電臺旁。在播音員的操作下,先是按照慣例,播出了反映解放區大生產運動的歌曲《兄妹開荒》,接著連呼三遍:“陝北新華廣播電臺XNCR。”而後,開始正式播放新聞和其他節目。

從此,從涉縣沙河村發出的這個紅色電臺聲波,正式接替了陝北新華廣播電臺的播出任務。

太行山裡的廣播電臺

在物資拮据的年代,八路軍的電訊器材也來之不易。1946年5月,在王士光的帶領下,兩部廣播發射機改裝完成,並在街兒莊進行試播音。從各地反饋回來的情況看,電臺播出效果不錯。遠在延安的廣播電臺在一次播音結束後,呼叫邯鄲電臺,告訴王士光等人,在延安收聽到的邯鄲電臺短波臺聲音良好,這讓王士光他們十分振奮。

接下來,從5月初到6月中旬,王士光他們使用這個靠著利用歸航臺儀器改裝而來的廣播電臺,每天轉播延安電臺廣播兩小時,並從報紙上選出社論短評和新聞,進行1小時試驗播音,這讓紅色太行山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廣播電臺。

補充糾錯
上一篇: 煅火父愛
下一篇: 最感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