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風暖洋洋的,路邊的野花都盛開了。年屆七旬的杜玉蘭如願以償,終於踏上了齊魯大地,舊地重遊。一路舟車勞頓,也夠她累的,好在有孫女陪同。她倆先從波士頓飛往北京,改坐動車到濟南,再乘長途汽車到菏澤。
別看“香蕉人”凱麗的個子剛過一米六,體重才一百來斤,但全身上下總有使不完的勁兒。也許與她的胃口奇好有關,她一口氣能吃七八個漢堡包,一餐兩塊牛排也是家常便飯,同學們早給她取了一個綽號──大胃王,還慫恿她去參加“全美大胃王競食比賽”呢。她能說一口京片子,因為從小由祖母帶大。更牛的是,她還是哈佛大學計算機專業的大二學生。
祖孫二人來到村子裡,受到了鄉親們的夾道歡迎,左一聲“杜醫生”,右一聲“杜大夫”。凱麗被弄得一頭霧水,咬著奶奶的耳根問:“明明是個會計,怎麼突然變成醫生了?”玉蘭說那是半個世紀以前的事了,她來這兒插隊落戶,當過“赤腳醫生”,英文就叫Barefoot Doctor。凱麗皺起眉頭嘀咕:“‘不穿鞋子的醫生啥意思呢?”玉蘭解釋就是鄉村醫生,還說她接生過一百多個孩子,從來沒有出過事兒……
這時,一個滿頭白髮的婦人走過來,握著玉蘭的手說:“杜大夫,還記得俺嗎?那天半夜,多虧你翻山摸黑到俺家,及時為俺接生,母子才平安。”玉蘭一拍腦袋,說:“當然記得,牛大嬸!”
寒暄之後,老婦人說兒子在附近開了一家餐館,死活拉著她們去吃午飯。到了“牛家莊”,玉蘭當年接生的牛大寶笑臉相迎,馬上讓廚房準備,好好款待救命恩人。
剛開飯,牛小寶闖了進來,說幹了半天活,肚子咕咕叫。一米八的個子怎麼能捱餓呢?牛奶奶心疼孫子,馬上讓他坐下一塊吃。大寶知道兒子愛吃饅頭,火速端了一籠上來。大夥邊吃邊談,其樂融融。
原來,小寶今年在濟南的大學畢業,學的是農業管理。他說全國各地從2016年開始打“脫貧攻堅戰”,三年多下來,他們村子初見成效,而明年是脫貧的收官之年。所以,小寶回到家鄉,先當一年大學生村官再說,目下擔任村委會主任助理,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兒,只睡幾個小時……
小寶講著脫貧的感人,講一段吃一個饅頭。凱麗聽得津津有味,也跟著他吃饅頭,大有搶著吃的勁頭。不一會兒,12個饅頭被他倆掃蕩一空。
大寶又拿來兩籠饅頭,說兩個年輕人的胃口都不小。玉蘭說,她這個孫女什麼都好,就是胃口忒大了,人稱“大胃王”。小寶掃了一眼凱麗說,難不成比他的“巨胃”還厲害嗎?凱麗說不服氣可以比一比,看誰吃得快。小寶不屑一顧,大聲應戰。
玉蘭笑著問比啥呢?牛奶奶說年輕人鬧著玩,只要不傷身子就好。凱麗提議贏家提一個條件,輸家必須答應。小寶爽快地說,不是摘月亮都可以。
大寶手一揮,比賽就開始了。兩人各施奇招,全力吞嚥。一袋煙的工夫,凱麗吃完了12個饅頭,小寶還剩一個。
小寶只好停下,舉起大拇指說:“’大胃王,真是名副其實!開條件吧。”凱麗喝了一口茶,說:“我決定休學一年,留下來,參加脫貧攻堅。我可以教孩子們英文和電腦,不收錢,但你們得管吃住。”小寶拍著胸脯,說:“這根本不是事兒!斜對門就有招待所,吃就在這兒。”大寶笑著說:“一日三餐,饅頭管夠。”
玉蘭拉著一旁凱麗的手,板起臉問:“這麼大的事兒,也得跟你父母商量啊。” 凱麗斬釘截鐵地答:“我的青春條件可不比美國啊,蚊子多、蒼蠅多、廁所少,你圖個啥呢?”凱麗反問:“奶奶,您當初當赤腳醫生,圖啥?”玉蘭答:“那時,我們非常艱苦,但努力得到了老鄉的認可,感到個人價值也體現了……”聽罷,凱麗說:“我在這兒參加脫貧攻堅,也會有自我滿足感的。”
大夥使勁拍手,震耳欲聾。
小寶抓起最後一個饅頭,邊往嘴裡塞邊說:“總有一天會贏你的!”凱麗聳聳肩,答:“誰怕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