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要50萬

[ 現代故事 ]

因城市發展的需要,市政府決定將市郊的平橋等三個村整體拆遷。此外,為了拉動房地產開發,還決定拆遷戶實行貨幣安置,並最終定下了每人180萬的標準。

可是盧惠良家拆遷安置費卻比別家更多,盧家除了像別家那樣外,還多了一個人,那就是盧惠良的父親盧錫昌。盧錫昌今年93歲了,按政策,他也能分到180萬。

面對如此大的一筆鉅款,一家人就籌劃開了。盧惠良夫婦倆打算將這筆錢的絕大部分都用來買房子,除了自己住的都拿來出租,這樣夫婦倆的晚年生活也有保障了。但兒子準備拿錢去投資辦企業。

但就是沒人去問問盧錫昌有什麼想法。在他們看來,盧錫昌都已經是半截入土的人了,生命的最後一兩年能過上好日子就已經很有福了,他還有什麼想法?可就在這時,盧錫昌說:“房子我也不準備住了,我的那一份我想自己作主。”這一說,全家人都呆住了。

過了半晌,盧惠良氣呼呼地說:“爸,你又想折騰什麼?難道你還嫌害得我們不夠嗎?”

原來盧錫昌當年加入過國民黨軍隊,抗日戰爭勝利後,他因為不願意打內戰,逃離國軍回到了家鄉。解放以後,盧錫昌由於參加國軍的這段經歷,被定性為反革命分子,家人也受到牽連。這讓盧惠良對父親有一肚子怨氣,尤其是盧錫昌年老體衰基本失去勞動能力之後,更是把他當成了累贅,直到盧惠良的兒媳婦王慧書進門以後。

王慧書大學畢業,也比較關心時勢。她瞭解到有一批人正在為國民黨抗戰老兵奔走呼號,認為他們也是民族英雄。王慧書對此也很支援。當她得知盧錫昌在雲南中緬邊境和日寇打過仗後,就覺得爺爺不應該受到不公正待遇。在她多次上訪後,有關部門終於為盧錫昌補頒了抗戰勝利勳章,民政局也每月向他發放了生活費。這麼一來,盧錫昌和家人的矛盾沒以前那麼尖銳了。但民政局發放的生活費畢竟少得可憐,因而他在家裡仍然沒什麼地位,現在聽說他竟然要分錢,也難怪盧惠良要暴跳如雷了。

然而,盧錫昌鐵了心地說:“既然如此,我那一份拆遷安置費中我只要50萬,其他的都給你們,算是這些年來我虧欠你們的補償。”但盧惠良還是很生氣,他正要再次表態反對,卻被王慧書止住了。王慧書畢竟比盧惠良更細心,她覺得盧錫昌突然需要50萬必定有他的原因。後來,她從盧錫昌的口中得知了事情的真相。

盧錫昌在抗戰時,和一位雲南籍計程車兵米世忠成了好朋友。一次,他們所在的部隊奉命護送一支運輸隊,在一個土坡上和日軍交了火。當時日軍動用了飛機轟炸,盧錫昌藏身的掩體被炸塌了,把他埋在了下面。而這時,地面的戰鬥又打響了,他們的部隊經過浴血奮戰,擊退了日軍的瘋狂進攻,完成了護送任務,並接到了立刻轉移的命令。部隊開走了,但米世忠卻悄悄地留了下來。要知道留下來是很危險的,因為日軍隨時有可能再次反撲。可是米世忠不肯拋下自己的戰友,就冒著生命危險奮力扒開坍塌的掩體,救出了盧錫昌。

之後,米世忠將受傷的盧錫昌背到一戶山民家裡,精心調理盧錫昌直到完全恢復。這時,他們已經不能回部隊去了,因為他們如果回去,就會被當作逃兵抓起來。又過了段時間,抗戰勝利了,他們就各自回了家鄉。盧錫昌就對外宣稱,他是不願意打內戰才逃回來的。

再後來,盧錫昌的人生轉入了低谷,他知道米世忠和他的情況一樣。他有心想要幫米世忠一把,以報他的救命之恩,但這麼多年來他自身難保,報恩的念頭也只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盧錫昌原以為這輩子這恩已報不了了,沒想到90多歲了,還能因拆遷房子而拿到這麼一筆鉅款,所以他決定,拿50萬到雲南去找米世忠。他也不準備再回來了,以後就和米世忠葬在一起。

聽了盧錫昌的敘述,一家人都陷入了沉默。盧惠良在暗暗自責,他竟然不知道父親有這樣難忘的經歷。最先開口的還是王慧書,她說:“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更何況是救命之恩。我支援爺爺的決定。但爺爺年紀大了,一個人長途跋涉我們也不放心,所以我準備陪爺爺一起去雲南。”到了這時,已經沒有人再反對了。

由於有地址,所以找到米世忠的家鄉並沒費太多周折,但接待他們的卻是米世忠的子女,米世忠已在幾年前去世了。盧錫昌得知這一噩耗,不顧旅途勞累,當即就要去祭拜戰友。在米世忠的墳頭,盧錫昌老淚縱橫地說:“世忠,我來遲了。但既然來了,我就不走了。我要天天陪著你,以後咱哥倆就葬在一起。”在場之人無不動容。

從米世忠的墓地回來後,盧錫昌就要把帶來的50萬交給米世忠的家人。可是米世忠的家人卻不肯接受這筆錢,他們說,米世忠在世時經常提起盧錫昌,但只說他們是最好的朋友,卻從來沒提起過他救過盧錫昌的命。盧錫昌說的那段經歷他們也是第一次聽到。這就說明米世忠根本就沒想要盧錫昌報什麼恩。再說了,米世忠這麼多年來所經歷的人生曲折,作為子孫的他們感受深刻,而盧錫昌的情況和米世忠幾乎一樣,因而也必定遭遇了不少挫折和磨難,現在有了這麼大一筆拆遷補償款,正好過幾年幸福富足的晚年生活,所以這筆錢他們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雙方意見爭執不下。這時,王慧書提議,不如請村委會來拿個主意。

過了沒多久,村支書和村主任都來了。村幹部聽了事情的經過後雖然都很感動,但他們也很為難,因為贈予和接受也是盧、米兩家之間的私事,他們不方便表態。

就在這時,王慧書說:“我有個建議,不如用這50萬在村裡建個養老院,讓我爺爺和村裡的孤寡老人在裡面安享晚年。”對這個提議,村幹部非常贊成,並當場決定,養老院由米家經營。由村裡給予津貼,這樣既了卻了盧錫昌的心願,也使米世忠的後人得到了實惠。其實這個方案王慧書早就想到了,她之所以要請村委會的人來,就是因為有了村委會的支援,養老院才能正規化,也才能辦得長久。

等所有的事都安排落實後,王慧書也要回去了,臨行前,她悄悄問盧錫昌:“爺爺,你那個救命之恩的事是杜撰出來的吧?”

盧錫昌一驚,愕然問道:“你是怎麼知道的?”王慧書笑著說:“這麼大的事,你卻從未向家裡人提起過,這已經很不正常了。對米爺爺來說,救人本是好事,也並不是非保密不可,所以我推測出你說的是個故事。不過爺爺請放心,我理解你對戰友的一片情義。我不會對任何人說的。”聽了王慧書的話,盧錫昌的表情先是尷尬,繼而便露出了孩子般燦爛的笑容。

補充糾錯
上一篇: 美麗曼陀羅
下一篇: 天價藥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