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教育讓兒子人見人愛
今年41歲的焦素芸是河南洛陽一家大型機械廠的高階工程師,丈夫孟德信在政府部門上班,兩人都是名牌大學畢業生。
1995年,兒子孟彤呱呱墜地,給家裡帶來了更多的歡樂和笑聲。同天下父母一樣,焦素芸夫婦對兒子寄予了很大期望。可他們漸漸發現,兒子的智商似乎並不高。為此,孟德信很是失望,他嘆著氣對妻子說:“沒想到我們兩個名牌大學畢業生,竟養出這麼一個笨兒子,看來,我們這輩子沒啥指望了!”
焦素芸對丈夫的話倒不以為然,她安慰丈夫說:“我們不要把家長的期望強加給孩子,只要他身心健康、快樂,將來做個自食其力的普通人不也很好嗎?”
妻子的話對孟德信觸動很大,接下來,夫妻二人統一了思想:兒子將來可能無法在學業上出類拔萃,那可以退而求其次,讓兒子做個品行高尚的好人,也許比做個成績好的學生更為重要!從那以後,焦素芸和丈夫對兒子的學習降低了要求,對孩子的養成教育更加重視了。
從3歲起,焦素芸就非常注重對兒子的禮節和愛心教育。在院裡遇到熟人,焦素芸讓兒子主動叫阿姨、叔叔;家裡來了客人,她讓兒子學著招待客人,給客人倒茶,拿東西;出門時,讓他向客人甜甜地說再見……
小孟彤5歲時,焦素芸要到外地出差,而丈夫也要赴北京學習,她只好把兒子送到好友家寄養幾天。為了考察兒子的禮節是否過關,焦素芸提前幾天帶兒子到好友家吃飯,觀察他的言行舉止。
那天,小孟彤剛跨進好友家門,就甜甜地叫著“叔叔好,阿姨好,妹妹好……”他還主動跑到阿姨跟前,說:“阿姨,我來倒茶好嗎?”倒完茶後,看到叔叔在廚房忙著做飯,他又到廚房去問:“叔叔,我能幫你做些什麼嗎?”到了吃飯時,小孟彤跑前跑後,幫助拿碗筷,擺板凳,讓大人先坐,然後自己才坐,吃飯後他又幫著收拾。
回家的路上,焦素芸表揚了兒子,並對兒子交代說:“有禮貌又勤快的孩子,才會得到別人的喜愛。媽媽過兩天要去外地,把你託付給咱們剛見過的阿姨。記住媽媽的話,對叔叔、阿姨一定要有禮貌,書包要放在固定地方,自己穿的鞋要放整齊,還要幫阿姨做些事情……”小孟彤鄭重地點了點頭。
一週後,焦素芸出差回來了,她去朋友家接兒子時,女友發自內心地誇讚小孟彤懂事、有禮貌,又十分勤快,真是個好孩子。焦素芸聽後非常欣慰。
焦素芸深知,百善孝為先,要培養兒子的愛心,就要讓他從孝順父母開始。小孟彤6歲那年,一次,焦素芸患感冒躺在床上休息,兒子做完作業後,她用請求的口吻說:“兒子,媽媽喉嚨很乾,幫我削個蘋果好嗎?”小孟彤答應了一聲,就拿了個蘋果用小刀削起來,10多分鐘也沒能削好,而且還劃破了手指。焦素芸表面不動聲色,其實很心疼兒子,但她對兒子實施的“養成教育”不能因為心慈手軟而半途而廢。
經過焦素芸幾年苦心的教育及細心引導,小孟彤勤快、孝順,又很有禮貌,成了人見人愛的小紳士。
責任感讓孩子處處受擁戴
身為國有大型企業中層幹部,焦素芸認為隨著社會對人才素質要求的不斷提高,責任感也成為人才選擇的一項重要指標。因此,從兒子懂事起,她就很注重對孩子責任感的培養。
小孟彤5歲時,曾闖過一次大禍。那年“五一”節的下午,女友帶著3歲的兒子來串門。孟彤硬要帶弟弟下樓玩,焦素芸反覆叮囑他:“一刻也不能離弟弟左右,不能讓他磕著碰著。”孟彤拍著胸脯說,媽媽您放心,還誇張地在弟弟腰間繫了根繩子,惹得焦素芸和女友大笑。
不料,天黑了,孟彤一個人唱著兒歌回家了。看他身後無人,焦素芸忙問:“弟弟呢?”孟彤一拍腦袋:“我光顧自己玩了,沒看住他。”女友一看兒子丟了,“哇”地慘叫一聲衝出家門,鄰居聞訊也都幫忙找。直到凌晨,大家才在鍋爐房後面的沙堆裡,找到了熟睡的孩子。女友因受驚嚇,大病一場。
焦素芸痛心極了,教育孟彤:“你的一個小疏忽,就可能奪去別人的幸福甚至生命!”孟彤很後怕,第一次意識到,人沒有責任感是件多麼可怕的事情。
此後,焦素芸開始利用報紙、電視上的各種案例,對兒子灌輸責任心的重要性。那天,孟德信開車去跟朋友聚餐喝醉了,孟彤在電話中勸爸爸:“您打車回家吧。如果硬要酒後開車,說明您不愛我和媽媽,就不要再回家了。”孟德信聽後特別感動,說兒子的責任心帶來了全家人的安康。
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習慣了父母做“後勤部長”,對家事沒有責任感。有一次,孟彤在廁所用完了衛生紙,出來後,沒有順手放新紙,焦素芸決定治治他。晚上,孟彤上廁所時喊:“媽,拿卷新衛生紙。”焦素芸故意躲到陽臺澆花,任他怎麼喊,她就是裝聾作啞。孟彤只得提著褲子、佝僂著身子出來取紙,褲子還被沾上了汙跡,洗到很晚才睡。從這以後,孟彤的責任心大增。
孩子一旦養成良好習慣,會輻射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班裡,孟彤全票當選為勞動委員。有他的監督,教室的牆壁和地面總是潔淨而光亮;誰生病耽誤課了,他會主動聯絡老師為其補課……
孟彤的責任心在小區裡也被髮揚光大。一次,他發現樓道牆壁電源開關的外盒沒了,電線向外裸露著。他迅速給電工班打電話,並站在原地保護現場,生怕鄰居無意中碰摸而觸電。鄰居們發自內心地感謝他:“孟彤比小區的保安還負責,有這樣的孩子做鄰居,心裡真踏實。”
焦素芸對孟彤的表現深感欣慰,她覺得一個懂得體貼他人、對社會有責任感的人,將來無論走到哪兒,都會博得尊重和信任,生活道路非常寬廣。
中等生兒子
是老媽最大的驕傲
孟彤雖然學習努力,但由於智力等因素,成績在班上只能算“中不溜兒”,但這並不妨礙他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欣賞和喜愛。
2008年4月初,焦素芸一家和兩位朋友及其家人,3家結伴去森林公園遊玩。一路上,其他兩位朋友的孩子非常活躍,他們又說又唱,高談闊論,孟彤始終面帶微笑聽著兩個同齡人說笑,焦素芸的朋友讓孟彤也講講自己,他笑著說:“他們兩個說得很有趣,我就做個快樂的傾聽者吧!”
到了目的地,孟彤卻很忙活,他除了一個揹包外,還主動提了兩個裝食品的袋子,而朋友的兩個孩子卻只拿著相機,一身輕鬆地到處拍照。中午野餐時,孟彤忙前忙後,給大家分發食品,把傾斜的飯盒擺好、鬆了的瓶蓋擰緊、流出的菜汁擦淨,忙忙碌碌,像個任勞任怨的小管家。
午飯後,幾個大人在草坪上鋪開塑膠布,開始打撲克。這時,一個朋友的兒子叫了起來:“糟了,我的MP5不見了!”他的MP5剛買不到兩週,是媽媽花了1000多元送給他的生日禮物。他翻遍了所有的包,也沒能找到。他懊惱地說,可能是上午光顧著拍照了,MP5從口袋裡滑落出來了。媽媽讓他去找找,這個男孩洩氣地說:“這麼大個地方,去哪裡找啊!”說完,就鬱悶地坐到了一邊,再也沒心情玩下去了。
這時,孟彤走到男孩旁邊,勸他不要著急,然後拿過他的數碼相機,開啟他拍過的照片,把他去過的拍照地點都默記到了心裡,然後一個人悄悄走開了。
一個多小時過去了,孟彤從遠處跑了過來,他跑到那個男孩旁邊,遞給他一樣東西,那個男孩興奮地抱著孟彤大叫:“哎呀,哥們兒,真有你的,從哪兒找到的?”孟彤笑笑說:“在湖邊小樹林的鞦韆旁邊,幸好還沒有人發現它。”
一天下來,大家玩得很盡興,也很疲憊,進城時卻遇到了堵車,那兩個男孩又急躁起來。這時,孟彤講起了笑話,把全車人逗得笑聲不斷。一個朋友的妻子以讚賞的口吻對焦素芸說:“孟彤這孩子真不賴,勤快、責任心強,又顧全大局,這樣的孩子真討人喜歡啊!”
2009年6月,孟彤初中畢業了。同學們在畢業留言薄上給孟彤的留言不吝溢美之辭,有位男生這樣留言:孟彤,你雖然沒有驕人的學習成績,但你身上的優點讓人讚歎,能和你做同學,是我最大的幸福!
孟彤的班主任袁方老師則直接打電話給焦素芸,表達了對孟彤的不捨和欣賞。他說畢業離校最後一次班會上,他讓大家選出最欣賞的同學,除了孟彤本人外,全班同學竟然都寫上了他的名字。同學們的理由很多:責任心強,熱心助人,守信用,好相處等等,寫得最多的是樂觀幽默。袁老師說,孟彤的學習成績雖然不算出色,可他的為人實在太優秀了!
接完電話,焦素芸對正在打掃自己房間的孟彤說:“兒子,你現在成了大家心目中的偶像了,老媽為你驕傲!”孟彤看著媽媽,認真地說:“老媽,還得謝謝您平時對我的教導,我學習成績沒別人好,做不了讓人羨慕的紅花,就做一片默默無聞的綠葉吧!”
兒子的話讓焦素芸心生感慨,兒子雖然不是學習上的尖子生,卻是一個全面發展的人,他的高情商,他的責任感,他的善良,註定其將來會成為一個受大家歡迎的人。看來自己的“養成教育”,已經無形中為兒子的未來加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