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年後,雙胞胎兄弟街頭相認

[ 親情故事 ]

 兩個素不相識的鄭州男子,十多年來,不斷有熟人將他們認錯,甚至包括他們自己的家人。2004年底,有熱心人把他們兩個介紹見面,兩個人摟在一起,大家都說:“長得像,簡直是雙胞胎。”讓人不敢相信的是,鄭州大學醫學鑑定中心2005年1月19日得出了他們的dna鑑定結果,他們竟然真是雙胞胎。

  

  “你長得也太像小李了”

  

  家住在鄭州市西站路送變電社群的李保國今年已經47歲了,這些年他一直在友愛路的菜市場做生意。他和王積亮師傅攤挨著攤做生意有四五年時間,熟悉得不得了。2004年5月市場改造後,李保國才搬到自己的家門口附近擺攤。

  2004年11月13日,有人到王積亮的攤上買貓問價錢,正忙生意的王師傅聽著聲音耳熟,抬頭一看是“李保國”,連忙招呼說:“小李,是你呀?抱走養吧,你跟我客氣啥呢,還給啥錢。”沒想到,“小李”聽了這話迷糊了半天。

  眼前的這個“李保國”一點兒也不認識王積亮,他說:“我不姓李,我姓周啊。”王積亮這才知道認錯了人,但他有些不信,還把老伴也叫出來說:“你看看他,長得也太像小李了,簡直就是雙胞胎!”

  買貓的人叫周勤豫,他倒是特別想知道這個“李保國”的樣子。他說:“我呢,也經常遇到這種情況,有一次,有人拍我的肩膀很熟悉地和我打招呼。可我不認識他。”

  末了,周勤豫還告訴王積亮,他自己從小是被抱養到鄭州的,一直在尋親,可是一無所獲。細心的王積亮於是請周勤豫留下了聯絡方式。當天晚上,他一收攤就聯絡了李保國。並約好第二天見面。

  

  “兄弟”47年後第一次相見

  

  2004年11月15日上午,李保國兩口子來到了友愛路市場。

  李保國對王積亮說:“十幾年前,我就知道有個人跟我長得像。我老婆她爸媽家住在興華北街,有一次岳母說在家門口看見了我,喊我幾聲都不答應。老太太見了我還生氣地責備我說,知道你是個近視眼,可我那麼大聲,你聽不出來我的聲音?我當時大聲喊冤呢,因為我那天確實沒有往岳母家那塊去。”

  等到接近10點鐘的時候,周勤豫從家裡趕了過來。兩個中年男人見面後,都愣住了,李保國說:“他還真就像是俺照鏡子的效果。”

  兩個男人在一起交流情況。李保國知道自己的胸部有一塊暗記,他認為這種東西最為私人了。

  結果當他得到周勤豫也有一塊暗記時,兩個人抱在一起熱淚盈眶。

  他們好像有什麼樣的預感,感覺到自己就是對方的親人一樣。他們開始找身上一樣的地方。周勤豫戴了一副眼鏡,為了讓大家辨認,他摘下了眼鏡,大家一看,都大聲說:“啊,絕對是雙胞胎。”是啊,他們兩個,一樣的個頭、一樣的大眼睛、一樣的小耳垂,連左耳後的瘊子都一模一樣!鬍子都是半邊白;眼睛都近視,都是從小學五年級開始,都是800度左右;身體健康,但都有點腸胃不好。

  李保國說:“我的臉比他黑吧,是因為擺攤曬的。”兩人又拿出了小時候的照片作比較:一模一樣!

  周勤豫說:“我女兒在十六中上學,學校就在友愛路,有天她回家告訴我:‘學校門口有個賣魚的跟你長得一模一樣。’連自己的親閨女都認錯人了!後來,我偷偷來過這裡,卻沒有看到過李保國。”

  那個時間李保國剛從友愛路市場撤攤。

  

  兩個人曾經有過心靈感應

  

  為了核實身份,近一個月的時間李保國和周勤豫沒少忙活。兩個人對過身份證,周勤豫比李保國大一個月。但李保國說:“如果我是陰曆,那我們倆就一樣大。”

  後來李保國又去醫院查了血型,結果和周勤豫一樣都是b型;“哥倆”一起到轄區派出所查詢,戶籍檔案裡一張發黃的遷移證證實:李保國是1957年8月從上海崇明遷移到鄭州的;周勤豫也找到當時從洛陽抱他回來的“叔叔”,叔叔告訴他,他也是被人從崇明抱到洛陽的,由於收養人家裡不同意才又到了鄭州。

  兩人都是從上海抱養到鄭州,這就為他們是雙胞胎提供了可能。

  雙胞胎應該有的生理反應,他們兩個也有。

  周勤豫說:“我好出汗。”李保國說:“我也是!吃飯都出汗,光是頭上出。”周勤豫說:“對,對!一點都不錯。”

  周勤豫不好意思地問李保國:“你小時候尿床不尿床?”李保國說:“尿,都上學了還尿床呢。”周勤豫嘿嘿一笑:“我小時候也尿床,十一二歲才好。”

  兩個人都睡覺不好,神經衰弱,一有動靜就睡不好。

  雙胞胎有時候會有心靈感應的,譬如說一個人出了事情,另一個人就會心慌。

  周勤豫說:“我曾經1997年冬天做過一次膽結石手術,住了一個月。”可是他的話音沒有完,李保國的妻子就恍然大悟地說:“怪不得呢,他平時身體好得很,可就是1997年冬天大病了一場,一下子一個月,一直髮燒,查不出原因,吃藥也不管用,可是後來自己好了。”李保國忽然想起來那年受的罪,他一拍腦門說:“可不是嗎?當時住的空軍醫院,還下雪呢,也是冬天!原來是你讓我受的這罪。”

  李保國家養的狗,跑到老李身邊撒嬌,老李“訓”它:“妞妞,別鬧。”周勤豫聽見了:“它叫妞妞?俺家的貓也叫妞妞。”一問,嗨!都是他倆給起的名。

  這種心靈上的感應,讓他們兩個感覺很幸福。李保國說,忽然間這世界上多了一個親人,想著都感動。

  

  鑑定結果:兩人果真是雙胞胎

  

  47歲的兩個男人,都生活在鄭州,第一次碰面他們就有了親人一樣的感覺,兩人於是決定去做鑑定。

  鄭州大學司法鑑定中心近年來已做過數百例親子鑑定,但雙胞胎鑑定對他們來說還是頭一次。

  為了確保鑑定的準確度,實驗做了4遍。2005年1月19日上午9時,李保國和周勤豫老哥倆又到鑑定中心抽了第四次血。

  鑑定中心的主任李曉文親自接待老哥倆。李主任說:“一般親子鑑定,我們只需做24個位點;但你們這對雙胞胎,我們做了32個位點,結果全部相同。”

  2005年1月20日上午,李保國和周勤豫接到鑑定中心的正式通知:“四次實驗的結果表明,你們倆是同卵雙生的雙胞胎。”

  兩個人興奮得相約回家,然後買了酒和菜,大醉了一場。

  李保國的愛人興奮地對他人說:“這哥倆商量好了,以後要經常一起出去串門,以後不管誰買衣服都要一樣買兩套——出門穿一樣的衣服,小時候沒有做過的事情,現在必須補回來。”

  

  哥倆的疑問:誰是哥哥誰是弟弟

  

  “自從俺倆見了面以後,幾天不見就想。”周勤豫對前來看熱鬧的鄰居們說。鄰居們問,想了就打電話嗎?

  李保國說:“電話天天打,可還是想見面聊天。畢竟是親兄弟啊,一時間還真想把幾十年的光陰都補回來。”

  在身份證上,周勤豫比李保國大一個月,暫時李保國就喊周勤豫哥哥。可是實際上他們兩個誰是哥哥呢,一時間還弄不清。為此,周勤豫和李保國專門來問李保國的養母丁玉蓮。

  丁大媽說,1957年,她和鄰居拿著一張介紹信去上海,不能生育的她想收養個兒子。到了上海沒有找著孩子,她們又坐船去了崇明縣。在當地民政部門的帶領下,她倆先後到了大同鄉、新河鄉,最後在新河鄉一個農戶家抱養了李保國。丁大媽笑著說: “那時候小保才3個月,雙眼皮、大眼睛,長得可好,可就是瘦得像只貓。”臨走時,人家還囑咐丁大媽說,孩子是有人在大路邊撿的,“沒爹沒孃的”。

  李保國長大成人後,丁大媽毫不隱瞞地告訴李保國:“你是抱養的。”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李保國對母親反而更孝順了。母親住院動手術,他整夜坐在母親的腳頭,抱著母親的腳。“醫生交代讓他摸著我的腳底動脈,他一夜沒眨眼……”丁大媽幸福地說。

  周勤豫的養母75歲了,身體不好。周勤豫在家裡也是個孝順的兒子,每週去看父母兩三回,回回都要給80多歲的老父親蒸饅頭。儘管父母沒有告訴過他是抱養的,但他對父母沒一點怨言。

  去年,有媒體組織了一個去江蘇的尋親團,他也參加了,並在江蘇找到了一家和他頗有緣分的家庭,但是他帶著那家老人的血樣回到鄭州做鑑定,得出來的結論是:一點血緣關係也沒有。

  身份證上的年齡只是養父母給他們報戶口的時間,具體的出生日期,以及他們兩個誰是哥哥和弟弟,卻沒有辦法確認。

  好在,他們誰也不在意誰是哥哥誰是弟弟。

  李保國說:“只要說明我們是親兄弟,就再也沒有比這更幸福的事情了。”

  周勤豫說:“是啊,以後再也不能說自己是‘三無產品’了,我現在有了一個一模一樣的親兄弟!”

  看他們倆那個熱乎勁,連兩個人的妻子都吃醋呢。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