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地處長城腳下的金水峪金礦是青雲縣一座歷史悠久的老礦,自解放以來,其黃金產量一直居於全國前列。改革開放之後,國家實行了礦長責任制,幾任礦長都曾超額完成任務。可最近幾年,由於開採過度,加上管理不善,竟使金礦連年虧損。到了今年,金礦由昔日的利稅大戶變成了縣裡的一個大包袱。
青雲縣領導請示省市領導之後,決定將金礦轉讓出去。訊息傳出,立馬引來一家日本公司——豐達公司的總裁藤野靖夫千里迢迢親自來到青雲縣,準備收購金礦。藤野的到來引起了全縣騷動。要知道,當初日本侵華時,日軍曾經霸佔整個金水峪礦區,並在礦區內實行“集家並村”,把老百姓趕進一個“人圈”裡,不得靠近礦山。接著日軍又抓來不少中國人,強迫他們沒日沒夜地採礦。日軍駐紮在金水峪那些年,不知道有多少中國人死在礦山,有多少黃金被掠奪。沒想到,如今又是一家日本公司前來收購礦山,青雲縣的百姓議論紛紛,其中更有不少不滿的聲音。
青雲縣領導討論之後認為,就事論事,姑且拋卻歷史問題,單就這家日本公司的實力和背景來看,年過花甲的藤野先生是日本礦業界的風雲人物,在商業經營上更是出類拔萃的能人。眼下的問題是,要在轉交金礦的談判中儘量減少損失,為青山縣多贏得一些利益。為了確保萬無一失,省黃金公司特意派來以副總經理馬德明為首的三名資深礦業專家,協助談判。
二
青雲縣委、縣政府決定派有關部門領導和專業人員組成一個談判小組,由副縣長張峰與馬德明共同負責。
第一次洽談中,藤野提出要親自到金礦考察,之後再談收購細節。於是,全體談判小組成員便陪同藤野來到金水峪礦區。經過兩天的實地考察,藤野擺岀一副淡漠的態度,說金礦的資源已近枯竭,而青雲縣提出的收購價格太高,他可不願做虧本的買賣。談判陷入僵局,無法進行下去,雙方只好暫時停止談判。
馬德明和張鋒主持召開小組會議,要大家對藤野的態度做出分析,研究下輪談判的對策。
縣礦業局的孫局長說:“金水峪礦源已近枯竭,這也是事實,金礦的老底咱們自己比誰都清楚,已經開採了七十多年的老礦,畢竟油水不大了。降低收購價格,這事可以考慮,總之,還是應該促成談判……”縣財政局長老郭也附和著說:“把一個風燭殘年的舊礦當寶貝揣著,只怕包袱會越背越重,不如儘快處理,把精力和資金用於開發其他專案。”
馬德明卻有不同看法,他認為金水峪礦作為全省重點金礦,收購價格不能定得太低。近年來,金礦產金量大幅度下降,資源減少固然是一方面原因,但管理上的問題也不容忽視。現在如果大家抱著甩包袱的想法,草草將金礦低價轉讓,豈不正中藤野的下懷?像藤野這樣精明的人,此次來青雲縣絕非遊山玩水,金水峪礦對他有很大的吸引力。只不過他看出咱們想甩“包袱”,故意耍滑,想跟咱們拼耐心,撿現成的便宜!
聽了馬德明的話,大家最後決定——吊藤野的胃口,不降低轉讓價格,看看他下一齣戲怎麼演……
又經過兩輪談判,儘管談判小組的成員絞盡腦汁與藤野周旋,藤野仍是搖頭,最後甚至指責青雲縣方面缺少誠意。藤野非常肯定地認為,除了他,不會再有第二個人願意要金水峪礦這樣一個爛攤子了。談判就這樣又陷入僵持的狀態。
不久,傳來藤野打算回國的訊息,談判小組的成員聽了之後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是好,是該勸藤野留下,還是就這樣放棄呢?這時,藤野突然提出,希望青雲縣的領導本著互惠互利的原則重新考慮,考慮清楚之後談判還可以重新開始。
談判小組的成員彷彿看到一絲希望,看來,藤野不想就這麼“一刀兩斷”,在臨行前留下這樣的話,說明他不想放棄收購金水峪礦。
在藤野回國的前夜,馬德明躺在床上輾轉反側,久久不能入睡。雖然藤野的話留有餘地,但畢竟十幾天來白忙了一場,談判仍然沒有結果。作為地質大學畢業的高材生、礦業專家、省黃金公司的領導,馬德明的壓力很大,想著想著,他索性從床上爬起來,穿好衣服出門,在深夜的小路上獨自走著。
時值初春季節,冷風吹過臉頰,馬德明感到一陣陣寒意,他裹緊了衣服,一路走著,不知不覺就走到了礦區。他抬眼望向月朗星疏的礦山,突然,他看到不遠處有一個人!馬德明跟了上去,覺得那身影看著熟悉。走到跟前一看,居然是藤野靖夫。馬德明面帶微笑,用生疏的英語打起招呼:“藤野先生,這麼晚還出來散步?”藤野一怔,也用不算熟練的英語回答:“明天就要走了,有些捨不得……山裡的空氣很新鮮,我隨便出來走走。”出於禮貌,馬德明說:“我陪您一起走吧。”馬德明陪藤野信步走著,不知不覺來到一個小山頭下。山頭下有一塊很大的石頭,馬德明走到大石頭旁邊,發現大石頭上面刻著一幅“八卦圖”,圖下刻著“1.25”幾個數字。馬德明感到很奇怪,這是什麼年代什麼人刻的?這個“圖”是什麼意思?藤野靖夫站在“八卦圖”前看了許久,看樣子他對這幅圖非常感興趣。藤野觀察了一會兒,對馬德明說,他對中國的《易經》非常喜愛,也研究過八卦,但卻不能悟透這幅“八卦圖”中的玄機。藤野問馬德明:“這‘八卦圖’是怎麼來的?是不是天神遺物?”馬德明不信什麼神,也不懂易學,之前也沒聽說過青雲縣有這樣的怪石頭,只好說自己也不清楚。
三
藤野回日本之後馬德明總是有意無意地想起那天晚上的情景,他不禁猜測——那天藤野深夜出門,連秘書、助手也沒帶,是不是刻意去找那塊刻著“八卦圖”的怪石頭?他將此事告訴了張峰等縣裡的領導,並建議沿著那晚他和藤野靖夫走過的那條路走一走,說不定會有什麼新的發現。張峰同意馬德明的建議,帶著一行人隨他來到了“八卦圖”前。大家看著那長長短短的“符號”,如同對著“天書”一般。金水峪礦礦長老錢介紹說,這個“八卦圖”是當時日本人留下的,據說是日本人為了能源源不斷開採出黃金而畫的“神符”。這麼多年,青雲縣從沒有人把它當回事。馬德明一聽是日本人留下的,著實吃了一驚,他越發肯定,藤野那天晚上決不是出門“隨便走走”,目的就是來看這個“八卦圖”!那麼,日本人留下這麼一幅圖有什麼用意?馬德明琢磨來琢磨去,看來只有向懂得易經八卦的人請教了。錢礦長告訴他離這裡不遠有個松樹坪村,村裡有一位姓劉的風水先生,老人家頗有學問,精通陰陽八卦之理,經常給附近的農戶看陰陽宅、擇婚嫁的吉日良辰。錢礦長跟這位劉老先生很熟。
第二天,錢礦長就把劉老先生找來了。劉老先生在這幅“八卦圖”前看了許久,然後對眾人解釋說:“八卦者,乾、坎、艮、震、巽、離、坤、兌。每個卦象代表一個方位,即:離南、坎北、震東、兌西,亁西北、艮東北、巽東南、坤西南。這幅圖奇怪的地方是刻錯了方位,坎北刻成了震北、離南刻成兌南、震東刻成了離東、兌西刻成了坎西,整個方位都移動了……”馬德明說:“既然是表示方位的,是不是有可能是一幅藏寶圖啊!”劉老先生問:“馬經理所說的寶就是指金子吧?”馬德明點點頭。劉老先生又說,“按十天干、十二地支配合,又組成一個金、木、水、火、土‘五行’方位,即東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既然所尋之物為‘金’,理當在‘西’方。可是,這個八卦圖卻將‘庚辛金’的‘西’刻在‘北’的位置,按此推斷所藏之物應在北方……至於圖下刻著的‘1.25’是什麼意思,我也看不明白。”
“1.25”看起來像是刻八卦圖的“紀念日”,但仔細一琢磨又不對頭。一般情況下,無論什麼工程完成後必然要刻上完整的年、月、日,而這“1.25”只能看作1月25日,是哪一年的1月25日呢?刻這個沒有年份的“紀念日”有什麼意義?那麼,這個數字到底代表什麼呢?馬德明說:“我們在這裡冥思苦想是無法破解‘1.25’之謎的,不如暫時先放一放,還是照劉老先生推斷的找一找,說不定還會有新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