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義衚衕

[ 寓言故事 ]

  古代有個人在朝為官,某日突然收到家裡書信。開啟一看,瞭解到家裡跟鄰居發生爭執,原因是擱開兩家院子的牆倒了,重新砌牆的時候都為多佔一點地皮而寸土不讓。家人捎書往他可以出面說話,令鄰人退縮。

  不久,官員的家人收到了盼望已久的回信,裡面卻只有一首打油詩:

  千里捎書為打牆,

  讓他三尺又何妨。

  萬里長城今尚在,

  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乃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主動往後退讓了三尺,鄰人也不甘落後,也往後退讓了三尺,於是中間出現了一條六尺寬的衚衕,可供村民行走。

  村人於是將衚衕命名為:仁義衚衕。

  多吃多佔,貪得無厭,不惜為一些蠅頭小利而爭鬥,全然無半分仁義之心。其實除卻一些精神品德可以傳之後世外,又有哪些東西經受得住時間的考驗呢?

  助人就是助己,生存就是共存。社會分工越細,每個人對他人的依存度就越高,不會與別人合作,就相當於把自己送入地獄。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