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唐玄宗天寶初年,李白由道士吳筠推薦,由唐玄宗招進京,命李白為供奉翰林。不久,因權貴的讒悔,於天寶三載(744年),李白被排擠出京,唐玄宗賜金放還。此後,李白在江淮一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又重新踏上了雲遊祖國山河的漫漫旅途。李白作此詩時距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已有八年之久。這一時期,李白多次與友人岑勳(岑夫子)應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登高飲宴,借酒放歌。詩人在政治上被排擠,受打擊,理想不能實現,常常借飲酒來發洩胸中的鬱積。人生快事莫若置酒會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際,於是滿腔不合時宜借酒興詩情,以抒發滿腔不平之氣。
不記得第一次讀《將進酒》是什麼時候了,只記得一讀便愛上了這首詩。《將進酒》是李白眾多詩詞中的一首,會偏好《將進酒》是因為它每一字每一句都折射出人生的哲理及豪放的氣派。
當時李白從長安被賜金放還已經9年了,9年間鬱郁不得志,面對明鏡裡的白髮,詩人慨嘆時光的來去匆匆,自己已年過五十,抱負卻不得施展。借白髮來抒發自己的鬱悶心情。《秋浦歌》中他也寫到“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
本想他會繼續慨嘆自己生不逢時、懷才不遇,可沒想到他卻筆鋒一轉 ——“人生得意須盡歡”,這才是李白,這才是我崇拜的豪放的李白。人生得意的時候就應當盡情歡樂。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生太短暫了,人生既短,得意的時候何不盡情歡樂?人活一世不容易,要面對那麼多的坎坷和挑戰。
不知誰說過,人都是伴隨哭聲來到世間,那是因為人生的痛苦多於歡樂。這樣說人生又太漫長了,真正得意的時候又能有幾時呢?特別是對於被放還不得志的李白來說,難得有這樣與朋友歡暢的時候,又怎能不盡歡呢?如果讓酒杯空對著明月,那豈不辜負了這得意的心情了?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簡直堪稱經典。上天讓我降臨人世,我的才能定能施展,不然,我又何必來此一遭呢?李白是何等的自信啊!雖然我的抱負現在還不得施展,但是總有一天會有我的用武之地的。“夫欲平治天下,捨我其誰?”“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日月”。
從詩歌開始“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這貌似消極的現象裡露出了深藏於其中的一種懷才不遇而又渴望積極用世的本質內容來,體現出詩人不滿現實,入世自信的情感因素。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何必抱怨世事不公,無人欣賞,伯樂常有,千里馬不常有。發牢騷是於事無補的。相信總有你施展抱負的一天。易中天說過:懷才就像懷孕,日子久了,肯定會被看出來的。這個比方雖不太雅,但形象生動。
無論什麼時候,千萬別放棄自己的理想,在實現人生目標的道路上遇到挫折是難免的,也再正常不過了。“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太容易得來的成功,也不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別放棄信念,堅持努力,早晚有功成名就的一天。特別是我們的當今社會,機會很多,只要我們善於把握。
正是如李白在《行路難》中所說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為什麼不為這樣的未來而痛飲狂歌?破費又算得了什麼,“千金散盡還復來”,繼續表現出高度的自信,這兩句真是配得上杜甫所言“語不驚人死不休”!這樣強烈的情感無疑深深地打動了我。